濟南市婦聯副主席劉勤:李寶葉,一個自強自立、永不服輸的女性,憑著充滿激情的創業精神、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從900元起家,打造出山東海參行業第一品牌。她所具有的獨特的觀察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樂觀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值得稱道。“金魯源海參”這個品牌在濟南已經非常有名,總經理李寶葉卻非常低調。16年前,年僅20歲的她懷揣900元錢,從一個小漁村孤身來濟南闖蕩,憑著女性少有的果敢和魄力,把一個最初經營海產品的小地攤發展成為山東
海參行業第一品牌。
900元擺攤起家 1993年初,年僅20歲的李寶葉滿懷創業夢想,帶著900元從連云港海邊的一個漁村來到濟南。她在濟南西郊租了一處20多平方米的房子,交完3個月房租、置辦完必要的生活用品,口袋里的錢就已所剩無幾。
開始創業的日子充滿艱辛和苦累。李寶葉在海鮮市場擺了個攤賣海產品,每天凌晨兩點多騎著自行車去占攤位,早上8點多早市收攤后,再騎車去農貿市場“趕集”,直到下午收攤回家,天天如此。
1995年,李寶葉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商鋪,注冊了“金魯源”商標,經營品種也逐漸多了起來。由于產品質量好、講信譽,有的商場、超市負責人邀請她去設立柜臺,李寶葉意識到機會來了。她專門從北京請來設計師,設計了柜臺形象和
產品包裝。幾乎一夜之間,金魯源專賣柜臺遍布全市30多個商場和超市。
進軍海參行業 商場如戰場。李寶葉的生意并不是一帆風順。1999年,她在上海和哈爾濱的大超市投資建起了金魯源海參專柜,雖然銷量很好,由于超市一直拖欠貨款,最終賠進去40多萬元。李寶葉隨后又在青島設立了金魯源辦事處,盡管產品銷量同樣很好,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經驗,酒店賒欠貨款太多,
回籠資金太少、要賬困難,最終也沒有賺到錢。
連續的挫折使李寶葉認識到,企業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改變營銷思路。2003年非典肆虐,人們的保健意識大大增強,李寶葉決定開設海參專賣店。“當時很多人勸我謹慎投資,先開一家專賣店試試。我認為做就要做好,要做到產品系列化、服務專業化,讓消費者更放心、更方便。”她把店面形象、產品包裝、品牌管理、宣傳策略等全部按照國內最專業的品牌連鎖店標準進行了系統設計,歷山路、經十路等4家店先后開門迎賓。
打造“百年老店”
熟悉金魯源的人都說,金魯源能發展起來,關鍵是李寶葉的人品好。李寶葉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朋友或員工有困難,她比誰都熱心;遇到經濟困難的顧客要買海參給親人治病,她讓員工不收錢或只收一半的錢;很多顧客與她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她還開展了為顧客免費代發海參業務,僅發海參用掉的純凈水就花費20多萬元。“說實話,2000年之前做企業主要是為了賺錢,但2000年之后我轉變了思想。作為一個企業人,更要具備一種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爭取多為社會作貢獻。”去年年初,我國南方遭遇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李寶葉是第一個趕到市婦聯捐款的企業家;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李寶葉一大早就把3萬元送到了市紅十字會,之后發動全體員工捐款捐物,還通過成都軍區把兩箱海參送到了抗震救災前線。
采訪中,李寶葉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誠信”。她把誠信當作打造金魯源“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去年中秋,一批海參加工時發得過了,雖然沒有質量問題,但口感不太好,她毫不猶豫地讓員工聚餐時用掉了。“現在的海參市場很混亂,金魯源的產品一定要做到綠色環保。”李寶葉在老家連云港的天邊漁村投資開發了一個海產品捕撈基地,海參、
魚蝦都從大海里捕撈,絕不用人工養殖的魚蝦。“我的長遠目標是打造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店。”李寶葉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