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改善,飲食問題也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想要吃得健康,就要飲食多元化,不同的主食營養物質含量各有不同。
在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居民膳食寶塔中,日常食物被分為5層,其中主食類占據底層,攝入量大。在居民膳食寶塔中,主食是“地基”,對膳食平衡起著決定行作用。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谷類食物250-400克。
大米作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主食,它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含有稻米中近64%的營養物質和90%以上的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因此是我國人民餐飲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正因為大米在我國人民飲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它的食品安全問題才格外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澎湃新聞報道,2020年4月份,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時發現一批不合格的米線,追蹤溯源后,工作人員在當地市場上查出99.42噸鎘超標的大米,并公開銷毀。
鎘是一種有害重金屬,進入人體可引起骨痛等癥狀,嚴重時將導致“痛痛病”。癥表現為腰、手、腳等關節疼痛,病癥持續幾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會發生神經痛、骨痛現象,行動困難,甚至呼吸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軟化,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松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颊卟荒苓M食,疼痛無比。
鎘通常通過廢水排入環境中,再通過灌溉進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因此,鎘含量超標的大米被稱作為鎘大米,鎘大米也被公認為“毒大米”。這么大量的毒大米流入市場,這意味著糧食安全相關的監管和檢測還需加強。
日前,對大米中鎘的限量標準通常是根據《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在大米中鎘的限量標準≤0.2毫克/千克。對大米中鎘的檢測通常是根據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鎘的測定的要求,在實驗室中通常采用的是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測定方法。
但隨著現場快檢技術的逐漸成熟,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在短時間內完成大批樣品的快速篩查,在食品安全監管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重金屬鎘快速定量檢測試紙條,利用膠體金免疫層析快速檢測技術,可較準確的定量大米等糧食中重金屬鎘的含量。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檢測快速、環境適用性強等優點,適用于各類企業、檢測機構、監督部門的現場快速檢測。
除此以外,還可使用便攜式重金屬快速檢測儀等快檢設備對大米中的鎘元素進行快速測定。這類儀器除了重金屬鎘快速定量檢測試紙條所具有的優點外,還具有回收率高、準確性好等優點,完全滿足各機構對于大米中鎘的快速監測需求。
鎘大米的背后是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如果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不能全面得到治理,那么類似鎘米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恐怕難以杜絕。污染土地的治理,相關種植行為的規范,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在此也祝愿我國的檢測技術能夠有更多突破,為我國的土壤檢測以及食品中的重金屬檢測等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