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氧工藝解決瓶裝水中的溴酸鹽超標
研究發現,試驗鼠在長期服用含有溴酸鹽的飲用水后,會大大增加它們得腎癌、甲狀腺和腹膜間皮瘤的發病率。因此,癌癥研究協會認為,溴酸鹽可能會增加人類患癌癥的幾率,將溴酸鹽歸為2B類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
現在很多瓶裝水都是用臭氧來消毒,瓶裝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礦物質含量越高,其中含有的溴離子(Br-)也就越高。利用臭氧(O3)消毒時,臭氧會快速同溴離子反應生成溴酸鹽(BrO3-)。溴酸鹽的產生量與原水中溴離子含量有關,同時,也同臭氧投加量密切相關。臭氧投加量越高,溴酸鹽產生量也越高。
據清華大學環境與工程系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張曉健教授介紹,水的消毒有多種方式,有氯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等。瓶裝水廠家大多使用臭氧消毒,這是因為臭氧在消毒后會直接變成氧氣,所以不會有使用氯消毒后的那種味道,不會影響礦泉水的口感,而紫外線消毒有時會因為顆粒物阻擋而造成消毒不*。他指出:“溴離子本身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溴酸鹽對人體是有害的,并且致病的風險和濃度相關,濃度越高,風險越大。"
無臭氧工藝“保證飲水更安全"
據悉,美國、歐盟、日本、世界衛生組織關于飲用水中的溴酸鹽含量的標準都是0.01mg/L。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準則將天然飲用礦泉水列入飲料水領域,不屬于飲用水范疇。飲用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都是按照70年計終生飲用進行安全考慮的,不過飲用水是按每人每天2升,礦泉水是按每人每天500毫升。
如果按照每升礦泉水中含有0.01毫克的溴酸鹽標準來計算,每人每天喝500毫升某個特定的礦泉水品牌的水70年,每10萬人中只會有3個人有患癌癥的風險,應該來說還是很安全的。但是,問題就在于水中的溴離子的含量如果不能穩定在0.01mg/L以下,那么隨時存在著溴酸鹽超標的風險,單純的控制溴酸鹽并不能解決溴酸鹽風險,只有無臭氧工藝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溴酸鹽風險。
無臭氧工藝包括物理超濾、紫外線殺菌,高溫殺菌等方法,沒有化學試劑添加進水中,水中的溴離子不會被氧化成溴酸鹽,從根本上解決了溴酸鹽在水中的結構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