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濟南愛幫廚食品機械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揉面與手工成型
手工成型前面團必須經過揉面過程,以保證面團中的氣體被排除,組織細密,產品潔白。傳統的方法是將面團放于案板上人工按壓和翻折,勞動強度十分大,現今工廠多采用揉面機揉面。揉面的作用主要由以下幾點。
①使物料進一步混合
②促使物料之間的相互作用
③排除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
④面筋網絡充分擴展
⑤面團組織結構變得緊密細膩
⑥使產品表面光滑潔白
(一)揉面機揉面
揉面機又稱為軋面機(壓面機)、揉軋機等。它是由一對軋面堒、放于堒兩邊的兩塊面板,以及支架、電機、傳動帶和正反向控制開關組成。揉面機是通過軋薄面團,手工折疊后再軋薄的反復操作,模仿手工按壓翻折動作的設備。該設備分為雙堒可調至*接觸的對零型,以及雙堒不能調至相互接觸的非對零型。對零型揉面機的堒間距可在0~2cm之間調節,揉面時將間距放大,軋片時按要求將間距調小,因此,其不僅可以揉捏面團,還可以將面團軋至相當薄的片,對于生產精細的花卷、面皮等非常實用。非對零型揉面機的堒間距可在1~3cm之間調節,主要用于實心饅頭面團的揉軋。
現今連續揉面機已經廣泛用于生產饅頭。該設備不僅可以實現圓面團揉壓機的功能,而且可以自動反復揉壓面團,降低了操作人員傷手的可能性。
經過反復揉軋,面團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被排除,由軟變硬,組織變得緊密細膩,色澤變白,面筋網絡進一步擴展,生產出的產品潔白光滑,組織細膩。但揉面遍數過多,面團開始變軟,面團發黏。因此,軋面遍數應控制在面團細膩光滑時為好,不可過度揉軋。溫度高的夏季,30遍左右的面團就有可能開始變軟,而溫度低的冬季,可能扎40遍仍未出現變軟的趨勢。
在面團較軟的情況下,面團可能粘堒,可撒少量干面粉(撲面)于面片上防粘。但應盡量少用干粉或不用干粉,避免因面層黏合不緊而出現產品分層起泡。
(二)手工揉面
手工揉面一般是將面團放于案板上,用雙手按壓和翻折。傳統的案板是用木料制成,現今食品廠的案板多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一些條件較差的作坊使用白鐵皮案板。案板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有足夠的強度,能夠承受相當的力量沖擊而不變形。
手工揉面,面團中物料的的進一步混合分散作用較揉面機更好,而按捏的力量遠不如揉面機。因此,要想得到組織結構細密的面團,需要揉按許多遍,并且很難達到揉面機的效果。由于手工揉面勞動強度相當大,再加上人員長時間接觸面團,容易造成污染,故除少量的特色小花色面團外,一般食品廠都采用機械揉軋面團的方法。家庭式小饅頭、包子等制作主要采用手工成型的方法,這樣,和面后的手工揉面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基本要領:揉面時用力要輕重適當,要用“浮力”,俗稱“揉面的活”。特別是發酵膨松的面團更是不能死揉面,否則會影響成品的膨松;揉面要始終保持一個光潔面,不可無規則的亂揉面,否則面團外觀不完整,不光潔,還能破壞其面筋網絡的形成;揉面的動作要利落,揉面均、揉面透、有光澤;達到“三光”:面光、手光、案板光。手工揉面及成型時為了防止面團粘手和案板,常適當撒一些干面粉于案板上,俗稱“撲粉”、“撲面”、“面布”、“薄面”、“薄粉”、“燥粉”。
一般情況下,如果生產花色饅頭,饅頭機成型就顯得無能無力了,雖然現今出現了刀切饅頭機、包子機等設備,但成型效果仍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只有靠手工成型來滿足饅頭要求,工人成型的熟練程度對蒸制面食的生產影響巨大。
1. 成型條件
成型前的基本操作法主要有搓條、下劑、制皮和上餡。
(1)搓條 取一塊揉好的面團,通過拉、捏、揉等方法使之成條狀,而后雙手掌跟壓在條上,同時適當用力,來回推搓滾動面團,同時雙手用兩側抻動得力使面團向兩側慢慢延伸,成為粗細均勻地圓柱長條。
搓條的基本要求:搓成的條要光潔、圓整、粗細一致。操作時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搓時,要搓、揉、抻相結合,邊揉邊搓,使面團始終呈粘連凝結狀態,并向兩頭延伸;兩手著力均勻,防止一邊大一邊小;要用掌跟推揉,不能用掌心(因為掌心發空,壓不實、搓不光)。
(2)下劑 下劑又叫分培 、摘培或掐機子,是將整塊的或已搓成條的面團按照品種的生產規格要求,采用適當的方法分割成一定大小的胚子。下劑能否做到大小均勻、重量一致,直接關系到成品的外觀和成品的大小,影響到下面工序的操作,因而十分重要。
由于面團的性質和品種的要求不同,下劑的手法也有所區別,在操作上有揪劑、挖劑、拉劑、切劑等各種技法。
①揪劑。揪劑又叫摘坯,一般用于軟硬適中的面團。操作方法是:左手輕握劑條,從左手拇指與食指中露出相當于坯子長短的一段,用右手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并順勢向下前方推摘,即摘下一個劑子。然后左手將握住的劑條趁勢轉90°,并露出截面,右手順勢再揪。如此反復。
②挖劑。挖劑又叫掐餡,常用于劑條較粗、坯劑規格較大的面團。主要操作方法是:面團搓條后,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從拇指和食指間漏出坯段,右手四肢彎曲成鏟形,手心向上,從劑條下面伸入,四肢向上挖斷,擠成一個劑子。然后,左手向左移動,讓出一個坯段,重復操作。
③拉劑。拉劑又叫掐劑,常用于比較稀軟的面團。即右手五指抓起適當計量的坯團,左手抵住面團,拉斷即成劑子。再抓、再拉,如此反復。如包子的下劑方法即屬于這種類型,如果坯子的規格很小,也可用三個手指拉下。
④切劑。有的面團如層酥面團,非常講究酥層,必須采用快刀切劑的方法,才能保證截面酥層清晰。也有饅頭、花卷等采用切劑的方法。
⑤剁劑。常用于制作饅頭、花卷等。搓好劑條,放在案板上拉直,根據劑量的大小,用廚刀一刀一刀的切下。即可做劑子,又可作為制品生坯。為了防止剁下的劑子相互粘結,可在剁時用左手配合,把剁下的劑子一前一后錯開排列整齊。這種方法速度快,效率高,有時出現大小不均的情況。切劑和剁劑在某些品種中具有成型的意義,這時更必須注意劑子的形態、規格,達到均勻、整齊、美觀。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下劑,必須均勻一致,大小分量準確。
(3)制皮 制皮是將面團和面劑,按照品種的生產要求或包餡操作的要求加工成坯皮的過程。一般制皮是為包餡做準備的,是包餡的操作工序。制皮技術的要求很高,操作方法較為復雜,它的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包捏和制品的成型。由于品種不同、要求不同、特色不同、坯料的性質不同等原因,制皮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在操作程序上有的在分坯后進行制皮、拍皮、捏皮、攤皮、壓皮、搟皮等。生產實踐中,如條件允許的話,用軋面機*行軋片,再制皮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按皮。按皮是一種基本的制皮方法。操作時將下好的劑子揉成球形,或直接將摘下的劑子截面朝上,用右手掌邊、掌跟按成邊上薄中間較厚的圓形坯子。按時,不可用掌心,否則按的不平且不圓整。一般豆沙包、糖包即采用此法制皮。
②捏皮。捏皮一般是把劑子用雙手揉勻搓圓,再用雙手捏成圓殼形,包餡收口,又稱“捏窩”。適用于米粉面團或大或小的小麥面團。
③壓皮。壓皮是一種特殊的制皮方法,一般用于韌性小的劑子或面團較軟,皮子要求較薄的特色品種的制皮。劑子一般較小,廣式小籠包常用這種制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劑子截面向上,用手略摁,右手拿刀(或其他平滑、平整的工具)放平,壓在劑子上,稍使勁旋壓,成為圓形的皮子。要求壓成的坯皮平展、圓整,薄厚大小適當。
④搟皮。搟皮是當前zui主要、zui普遍的制皮方法,技術性較強。由于適用的品種多,搟皮的方法和工具也是多種多樣的。搟皮的方式一般有“平展趕制”和“旋轉趕制”兩種。按工具使用方法,分單手趕制、雙手趕制兩種。典型的搟皮方法有面杖搟法和橄欖杖搟法。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先將面擠壓成扁圓形,放在案板上,將搟面杖放在面團上,雙手分別以拇指控制面杖,在面劑上來回滾動,直到達到需要的厚度和寬度為止。
(4)上餡 上餡是包子類蒸制面食一個必須的成型步驟。由于品種的要求不同,上餡的方法大體包括包餡法、攏餡法、夾餡法、卷餡法、滾粘法和釀餡法等。
①包餡法。一般是制作包子類食品zui常用的方法,由于品種成型方法并不相同,如捏邊、卷邊、提褶等,因此上餡的多少、部位、方法也有所區別。
②夾餡法。主要用于花卷類饅頭。制作時上一層坯料加上一層餡,再加上一次坯料。可以夾一層,也可以加多層。然后用軋面機壓實(或搟面杖搟實),對折后再壓面,如此反復后曲卷成型,進行后續操作。
2. 手工基礎成型技法
手工成型技法就是將面團按照品種的形態要求,運用手工的方法,使成品和生坯定型的操作技術。成型的技法與前面的基礎操作方法有直接的關系。
(1)卷、包、捏
① 卷。卷是刀切饅頭、花卷類蒸制面食生產中必須應用的成型機巧,常與搟、切、疊等連用,還常與壓、夾等配合成型。下面主要介紹應用較多的單卷法。
單卷法是將搟制好的坯料經加餡、抹油或直接根據品種需要從一邊向另一邊卷成圓柱形的方法。
卷制法操作的要領是:卷起前坯料要趕制成長方形,卷起時兩端要整齊卷緊,有些坯料還需在卷邊抹點水,使其粘連,防止卷成的圓筒散裂;要卷的粗細均勻,切斷時要大小一致,刀要鋒利;卷曲時需要抹餡的品種,餡不可到邊緣,以防止卷進的餡心擠出,影響美觀,浪費原料。
②包。包是將制好的面皮上餡后使之成型的一種技法。包的手法在蒸制面食的制作中應用極廣,很多帶餡料的品種都要用到包法。包法往往是與上餡結合在一起的,如包入法、包攏法、包裹法、包捻法等,也常與其他成型技法如卷、捏結合在一起。
③捏。捏是將包料的坯料,按成品的形態要求,經雙手的指上技巧制成各種形狀的方法,是比較復雜多樣、富有藝術的一項技巧。所有成品或半成品,要求形象逼真,注重形似。捏法常與包法結合運用,有時還利用各種小工具成型,如花鉗、剪子、梳子、骨針等。制作的品種越多、動作也多種多樣,有一般捏法和捏塑法兩大類。
一般涅法比較簡單,是一種基礎的捏制法,其操作要領是:將餡心放在皮子中心,用雙手把皮子邊緣按規格粘合在一起即成,沒有紋路、花式等。
捏塑法是在一般涅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成型,具有一定的立體造型,是花式饅頭的主要制作方法。坯皮包入餡心后,利用右手的拇指、食指(有時還用到中指)采取提褶捏、退捏、捻捏、折捏、疊捏、花捏等手法來成型。
(2)搟、疊、切
①搟。搟是運用面杖、橄欖杖、通心槌等工具將坯料制成不同形態的一種技法,也可借助軋面機來代替部分搟面操作,一般常需與包、捏、卷、疊等其他技法連用。這部分內容在成型前技法中已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②疊。疊常與搟相結合,是經過搟制的坯料按需要經折疊形成一定形態半成品的技法,常與折法連用。zui后的成型還需與卷、切、搟、剪、鉗、捏法相結合。疊制法的操作要領是:疊是與搟相結合的一種工藝操作技法,邊疊邊搟,要求每一次都必須搟的厚薄均勻。
③切。切是以刀為主要工具,將加工成一定形狀的坯料分割成型的一種方法,常與搟、壓、卷、揉、疊等技法連用,主要用于刀切饅頭、花卷等產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