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淮口街道龔家村的山野間,一串串青藍紅綠紫色油橄欖果,壓彎了橄欖樹的枝枝蔓蔓,灰青色的枝葉在陽光下散發出橄欖油般浸潤的光。一年一度的油橄欖豐收季如約而至,這象征著鄉村振興的“金果果”,帶給村民們豐收的欣慰和喜悅。
一大早,晨光尚未驅散霧氣,龔家村黨群服務中心已是熱鬧一片。三輪車、電動車、小貨車通通上陣,籮筐、塑料筐、蛇皮袋,樣樣齊整,卸貨、裝筐、上稱,一氣呵成……村民們將采摘來的新鮮橄欖果在此打包,由四川南國花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國花園”)統一收購,交貨、簽字、拿錢,短短幾分鐘,橄欖果便完成了“變現”,村民們臉上笑開了花。
工作人員將油橄欖倒入筐中
“目前,我個人實際種植了10多畝油橄欖,但由于今年鄰居不在家,沒時間回來采摘,我就幫他一起采賣,大概還需采賣10多天。”油橄欖種植戶高云海說,去年他自家的油橄欖產量有6、7噸左右,今年由于油橄欖樹管理更好、長勢更好,掛果量上去了,產量也就上去了,預計達到10噸左右,效益更為可觀。
對高云海而言,顆顆油橄欖儼然成了增收致富的粒粒“金果果”。而于唐華均而言,他對油橄欖“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南國花園總經理,他負責現場油橄欖的收購,“我們公司每年都會來現場統一收購油橄欖,保底價格每公斤8元,多年來解決了周邊農戶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所種植油橄欖果的銷售問題,讓油橄欖種植戶順利實現增收。”唐華均表示,今年橄欖果收購從11月11日起大概持續一個多月,預計和往年差不多,能收購幾百噸。
收購現場,淮口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鄉村振興辦負責人張初春不停地來回走動,詢問村民今年油橄欖產量。張初春介紹,淮口街道從2009年開始種植油橄欖,當初為了發展產業,進行了多次選種、考量,最終決定種植油橄欖。“油橄欖具有經濟、生態雙重價值,淮口街道的地理優勢適合油橄欖生長,更具區域性。目前,淮口街道共種植油橄欖2.35萬畝,龔家村、帽頂村、團結社區、望江社區除了大面積種植油橄欖,還引進企業,建立油橄欖全產業鏈。”張初春說,南國花園在團結社區帽頂山種植油橄欖,不僅實現了自身增收,同時帶動了當地群眾種植油橄欖的熱情,為“一縣一品”鄉村振興作出了一定貢獻。
目前,淮口街道涌現出不少油橄欖種植大戶,每戶能采收10余噸,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更多村民投身油橄欖種植。“去年,淮口街道油橄欖達產2000多噸,今年有望突破3000噸。村民預計能實現產值5000萬元。”張初春說。
淮口街道龔家村黨群服務中心收購還在繼續,而滿載油橄欖的貨運小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道路,直達位于南國花園油橄欖基地橄欖油加工廠。一路上,隨山就勢種植的油橄欖樹一望無際,成為山野間獨特的風景。
“公司在金堂淮口帽頂山扎根12年,目前公司流轉荒山土地約3500畝,發展油橄欖產業。”南國花園董事長胡功成說,2018年,為了解決當地群眾自種油橄欖的銷售、榨油等問題,南國花園在帽頂山基地建立橄欖油加工廠,引進兩條全自動榨油生產線,鮮果可實現限時冷榨(8—24小時),得到高品質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今年橄欖果大豐收,還要持續榨油2個月左右。”胡功成說。
隨著隆隆機器聲,傾瀉而下的彩色油橄欖果“攀爬”上傳送帶,開始了向金黃閃亮的“液體黃金”的轉化。而展呈室內,橄欖油、橄欖酒、橄欖茶等各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油橄欖需7年才能開花結果,四季常青。”胡功成說,油橄欖樹就像小孩,茁壯成長才能實現掛果逐年增長、出油逐年增長、增收逐年增長。未來,公司將在當地堅持種好油橄欖,健全油橄欖產業鏈,深化與當地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助農增收,促進產業興旺、農民富裕,以“一縣一品”助推鄉村振興。
(孫立國 武奎玉)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