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漿果走精深加工之路,提升開發利用和加工轉化率,是使小產業迸發大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除了藍莓、樹莓、沙棘等較為有名的小漿果外,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黑果腺肋花楸也通過果酒等多樣形態面世。近日,《黑果腺肋花楸果酒》團體標準面向行業征求意見,也將進一步推動產品走向標準化,提升市場競爭力。
黑果腺肋花楸,又名不老莓、野櫻莓。一般是指黑澀石楠,即薔薇科、澀石楠屬落葉叢狀灌木的果實,多呈紫黑色的果球狀,外觀遠看與藍莓等小漿果的果實十分相似,原產于北美東北部。因其具有較高的生態、營養等價值,在多個國家均有規模化、商業化栽培,近年來我國新疆、遼寧、吉林、內蒙古、山東等多地,也興起較大面積的黑果腺肋花楸種植。
在大健康的整體背景下,近年來小漿果憑借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受到關注,黑果腺肋花楸也不例外。有研究認為其果實中富含黃酮、花青素和多酚等物質,其中花青素含量甚至比藍莓還有高,對護眼護肝、降脂降壓、抗衰老等有著重要作用,這一果實的提取物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市場。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對于一些疾病防治或治療意義重大,相關的研究還在繼續深入。
伴隨著2018年黑果花楸在我國被正式批準為新食品原料,相應的精深加工開發工作也在加速推進。在產學研的強強協作下,近些年黑果腺肋花楸果粉/凍干粉、黑果腺肋花楸飲料、黑果腺肋花楸果酒、黑果花楸茶葉等數十種產品相繼被開發出來,并通過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化流水線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量產,走出了一條國內國外雙循環的產銷道路。
隨著黑果腺肋花楸深加工產業快速發展,相應產品的消費市場逐步打開,加快推動黑果腺肋花楸產品標準制定,是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證,也是滿足現代化生產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環節。近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牽頭制訂的《黑果腺肋花楸果酒》團體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現面向行業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時間截止至2022年2月17日。
據悉,《黑果腺肋花楸果酒》規定了黑果腺肋花楸果酒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包裝 、運輸、貯存,適用于黑果腺肋花楸果酒的生產、檢驗與銷售。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該標準對《GB 1269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酒及其配制酒生產衛生規范》、《GB/T 15038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等進行引用。
其中,主要對黑果腺肋花楸果酒感官要求、理化要求、食品安全要求作出明確。如果酒外觀呈紅色、寶石紅色,清澈透明有光澤,無明顯懸浮物。同時,要具有純正和諧的花楸香和酒香;理化指標則主要涉及到酒精度、總糖、干浸出物、揮發酸、二氧化硫殘留、鉛等指標。(詳細信息可在下文附件查看)
資料來源: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