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新時期,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轉型發展既有宏觀政策支持,也有綜合實力提升帶來支撐。為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編制并印發《天津市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從養殖、加工等多角度切入,明確“到2025年,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80億元,增殖漁業、休閑漁業等新興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力爭水產品產量達到26~28萬噸;漁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
目前,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將成為新時期的發展重點,行業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漁業經濟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長方式也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轉變,漁業生產走向精細化、多元化,加快加深漁業三產融合等都將為漁業發展“加速度”賦能。
天津作為我國北方一大沿海城市,漁業在近四十年來快速發展,形成以淡水養殖、遠洋捕撈、海水養殖等為主的多元格局,豐富多樣的水產品供給保障了地方居民“菜籃子”充足。在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近年來天津漁業發展也在創新思路,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等多舉措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據統計,2020年天津市水產養殖面積為35.56萬畝,水產品產量28.48萬噸,漁業產值達到69.9億元。
為進一步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還結合漁業發展實際,編制、印發《天津市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區域布局、重點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等六個章節為天津漁業發展出謀劃策。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重點聚焦水產品加工方面,一起關注都有哪些內容!
在水產品加工方面《規劃》指出,當前天津漁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程度還不高;行業內二、三產業發展不夠,以水產品精深加工為代表的二產發展較為滯后等等,漁業產業結構亟待提升。對此,《規劃》中也提出,將推進水產品加工流通產業發展布局,在濱海新區、東麗區,打造大中型水產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在津南區、西青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發展水產品初級加工;在濱海新區、靜海區、薊州區發展當地特色風味的水產品傳統加工,如:北塘蝦醬、漢沽八大馇、獨流燜酥魚、于橋水庫雜魚小蝦等。同時,充分發揮好天津市寶坻區水產品可追溯儲養場龍頭帶動與示范作用。
另外,還要推動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服務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融休閑垂釣、觀光體驗、餐飲服務、終端銷售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組織開展品種培育、綠色養殖、病害防控、營養與飼料、精深加工等產業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推動天津市漁業地方標準制定,實現依標生產,產品質量可追溯。
參考資料來源: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