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在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廣綠色儲量技術、糧食快速檢測技術等多舉并行的基礎上,糧食安全再上一道“防護鎖”。隨著近日由中國糧油學會立項的《地下倉儲藏技術規范》、《糧食中鎘和鉛快速同時檢測 陽極溶出伏安法》兩項團體標準公開征求意見,還將從標準化的角度促進糧食質量安全水平再提高。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傳捷報。據國家統計數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夏糧、早稻、秋糧分別實現62億斤、14億斤、191億斤的增產,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3657億斤,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七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糧食安全壓艙石穩固。
而在糧食保供給、促糧食市場價格的同時,大產量的糧食也面臨著長時間儲備下可能導致營養流失、口感變化、質量降低、變質損壞等安全存儲問題,糧食產后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那么我國又是怎么應對的呢?可以看到,近年來我國相繼下發《政府儲備糧食倉儲管理辦法》、《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等相關文件,推動優質糧食工程深入實施、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以及通過為農戶提供收儲減損技術服務、研制推廣新儲糧裝備等多舉措,提高糧食產后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另外,針對仍廣泛使用的地下倉儲設施如何規范使用保障糧食安全,以及糧食種植過程中因環境污染、農藥施用等帶來的重金屬超標等突出問題,我國也加快通過形成相應的標準,推動行業規范化、健康化發展。近日,由中國糧油學會立項歸口的《地下倉儲藏技術規范》、《糧食中鎘和鉛快速同時檢測 陽極溶出伏安法》兩項團體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
在《地下倉儲藏技術規范》中,主要對地下倉儲藏的術語定義、分類、總體要求,倉儲設施與設備的基本要求,糧食、油料進出倉要求、儲藏期間的糧情與品質質量檢測,糧食儲藏技術和有害生物控制技術進行規定,適用于體全部建于地下的地下倉中糧食、油料的儲藏。其中,該團標中提到單體倉、連體群倉、巖體倉、土地倉等多種倉型,主要對地下倉氣密性、干燥、通風降濕、維修改造等基本要求,應用到的氣調設備、
輸送機械、氣體檢測設備等設備設施,以及糧食質量安全、糧食儲藏過程中的檢測等內容進行明確。
在《糧食中鎘和鉛快速同時檢測 陽極溶出伏安法》中,則主要面向稻谷、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及其加工產品中重金屬鎘和鉛快速同時定量檢測,對檢測原理、材料和試劑、標準溶液配制、儀器和設備、分析步驟、性能指標等進行規范。(詳細內容可在下文附件查看)
目前,上述兩項團體標準均處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若有關單位及專家有相關寶貴意見或建議,可于2022年1月21日之前填寫《征求意見反饋表》并反饋至中國糧油學會團體標準工作秘書處。
資料來源:中國糧油學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