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臘風腌,蓄以御冬”,隨著氣溫下降,正是腌肉、腌魚的好時節。不過,腌肉、腌魚雖然是每逢冬天大多數地區必須制作的腌制食品,但是這類食品在腌制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腌肉、腌魚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影響身體健康。日前,黔東南州苗侗山珍農產品行業協會提出并歸口,黔東南州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單位共同編制完成了《腌肉》、《腌魚》兩項團體標準。
一直以來,豬肉、魚類在腌制之后風味獨特,又可以久存,深受人們的歡迎。立冬之后,溫度也迅速下降,而進入臘月之后,更是到了腌制臘肉、臘魚的好時節。據了解,黔東南州有句俗話“一家吃腌肉腌魚,香遍一條街”。這里的腌肉、腌魚既熱吃,又能涼吃,并且吃起來美味可口腌肉、腌魚紅白黃分明,色澤鮮艷,肉香、辣香、酒香融為一體,具有鮮嫩爽口、辛辣醇和的特點。
通常,腌肉、腌魚以豬肉、魚為原料,添加食鹽、香辛科等相應的輔料,經清洗、切分、調味、腌制、發酵等傳統工藝生產而成。但是也不排除豬肉、魚等原材料選擇本身存在農獸藥最大殘留限量超標,微生物、污染物或者食品添加劑不符合相關規定,腌制過程中操作不當或生產工藝不標準等因素,導致亞硝酸鹽與硝酸鹽超標,以及存在產品安全、衛生等問題。
根據《黔東南州苗侗山珍農產品行業協會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黔東南州苗侗山珍農產品行業協會提出并歸口,黔東南州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黎平縣腌味匯腌魚腌肉加工廠等單位已經完成《腌肉》、《腌魚》兩項團體標準的征求意見稿,為保證團體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現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筆者了解,《腌肉》、《腌魚》這兩項團體標準都是從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和包裝、貯運等多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規定,主要適用于黔東南州腌肉、腌魚的生產、銷售及檢驗。該地腌肉、腌魚屬于發酵型腌制品,標準明確規定了要經過原料清洗、鹽漬、拌料、發酵、包裝等工藝流程進行標準化生產,以確保產品品質安全。
伴隨著發酵類食品市場需求不斷擴增,以及產品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專門用于腌肉、腌魚等發酵類產品的自動化
發酵設備應運而生。同傳統容器相比,自動
發酵罐采用無菌系統,即設計安裝了無菌呼吸氣孔或無菌正壓發酵系統,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防止空氣中微生物污染腌肉、腌魚,確保產品發酵品質。此外,罐體還帶有自動攪拌裝置和CIP清洗噴頭,攪拌均勻又省時省力,并且清洗方便,確保罐體二次使用更安全、衛生。
如今,在城里酒店和餐館,即便是外出工作也都能品嘗到味道純正的黔東南州腌魚和腌肉,還有制作成真空包裝的腌魚和腌肉,甚至產品遠銷海內外。而《腌肉》、《腌魚》兩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也將進一步規范和約束黔東南州腌魚和腌肉的生產加工,促進生產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也確保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地道美味。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