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漿果造就大產業,今天一同關注藥食同源食材——沙棘。耐寒、耐旱、耐瘠薄的沙棘首先作為一種落葉性灌木,在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近年來林果業結構優化調整,以科技創新和生產設備強化為基礎,提升資源豐富、藥食兩用的沙棘漿果開發利用率,成為林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向。
沙棘在我國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西南、西北地區均有廣泛種植,是改造鹽堿地和沙漠化土地的重要植被,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沙棘種植面積現已超過26萬公頃。在沙棘的生態功能受到重視而種植面積不斷擴增的同時,近年來沙棘受到關注還在于其藥食同源的屬性同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相貼合。
據悉,沙棘果實是呈球形的橙黃色小漿果,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礦物質、多種抗氧化物以及沙棘黃酮等營養物質與生物活性物質,沙棘鮮果可直接食用,也可經深加工后制成沙棘原漿、沙棘汁飲料、沙棘凍干粉等一系列產品,或是憑借祛痰止咳、消食化滯、活血化瘀等功效入藥使用,有著較高的食用、藥用價值。
然而,盡管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沙棘漿果的開發利用研究,但受限于當時的生產水平與消費水平,沙棘產業并未沖破當時的發展瓶頸。隨著如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在林果業結構亟待轉型的過程中再次將目光放到了沙棘身上,而且得益于如今食品工業加速向自動化、機械化發展,沙棘主要種植區也在牢牢把握發展機遇。
如山西馬坊鎮在擁有大規模野生沙棘與人工栽培沙棘的基礎上,引入果汁飲料自動化流水線、果汁無菌
包裝生產線等,打造高質量的沙棘汁。還有青海則依托打通沙棘上中下游產業鏈,在沙棘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以技術研發為導向、以全自動生產線為輔助,推出沙棘原漿、沙棘果油、沙棘提取物、沙棘果粉、沙棘精油等多樣化的產品,打響沙棘“青字號”招牌。
尤為一提的是,沙棘中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加工過程中也極易造成營養流失,因而在近些年沙棘產業重煥生機的過程中,業內也格外注重在生產技術方面的摸索??梢钥吹?,當下沙棘果粉加工中應用到離心
噴霧干燥機,通過物料霧化、與熱介質直接接觸等過程能夠在短短幾秒內將沙棘果汁轉變成粉狀或固體顆粒,加工效率提升的同時還不會對熱敏性物質造成過多損耗,確保原料營養的留存。
此外,對于“渾身是寶”的沙棘,果皮、果籽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從中提取的沙棘油、沙棘多糖等物質也是當下沙棘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加工中,利用適用于高沸點、熱敏性物質提取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與設備,以CO2作為溶劑,可以高效實現對沙棘中溶解度不同的物質有選擇性地提取和分離,這也是沙棘加工中技術集成的重要體現。
隨著藥食同源的沙棘產業近年來越來越紅火,我國沙棘加工關聯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沙棘產業鏈不斷延長的過程中,加工企業不僅僅要抓住當下的“健康”消費風口,更要立足長遠,以技術創新、裝備優化為支點,共謀沙棘加工的可持續、高值化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