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為人們習慣飲茶、偏好飲茶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帶動茶產業的興旺發展,紅茶作為我國茶葉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以英德紅茶為代表的品種成為市場“香餑餑”。而在茶葉規模不斷擴增的同時,中央智能茶廠的建成與智能化
茶葉機械的投用正促使英德紅茶品質進一步提升。
英德素有“中國紅茶之鄉”的美譽,產自廣東省英德市的英德紅茶源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云南大葉種為主體的試制,是一種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藝制成的全發酵茶。因其茶葉勻稱結實,沖泡后茶湯色澤烏黑紅亮、茶香濃郁醇和,且富含鈣、鈉、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與多種有機化合物,既是當地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同時也與云南滇紅、安徽祁紅并稱為中國三大紅茶。
隨著近年來茶葉消費年輕化、多樣化,在新式茶飲中嶄露頭角或是出口貿易渠道的拓展,都推動英德紅茶產業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英德市已有16.2萬畝茶園,15萬人從事相關的茶業工作,茶葉綜合產值超過50億元。毫無疑問,價值與經濟效益兼具的英德紅茶已然成為帶動地方發展與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上千年歷史的英德紅茶向來憑借高品質在市場中站住腳跟,在茶葉產業的不斷擴增中,加快推動生產環節的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相融合,正成為近年來英德市重點發展的方向。據了解,早在去年4月,面向紅茶產業發展的英德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就被納入國家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這一產業園主要涵蓋英德紅茶智能化區域加工中心、英德紅茶科創中心、英德紅茶文化中心與紅茶標準化種植示范片區、生態有機茶園種植示范片區等多區間,將為英德紅茶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增添助力。
與此同時,英德紅茶生產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于炒茶環節對溫度、濕度以及茶葉變化的及時、合理把控,過于這一環節往往需要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進行把控。而今,英德不少茶企先后搭建起智能化的中央茶廠,依托于數字化信息技術將制茶工序與傳統經驗數字化之下,茶葉揉捻設備、
干燥設備、
發酵設備應用于生產時的各個細節將得到更為精準的把控,促使茶葉生產邁入標準化,從而保障紅茶質量好且品質穩定。據悉,廣東英九莊園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的“英紅九號紅條茶智能化生產線”如今已經具備每日可加工1.5萬斤左右茶青,年加工250萬斤茶青的能力。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之下,茶葉生產智能化的變革正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隨著英德紅茶產業從茶葉種植源頭種植到后續的生產加工都將走向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也將使英德紅茶繼續做優做強,實現新時期新跨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