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休漁期一過,各地市場陸續出現時令海鮮——梭子蟹的身影,搶眼的是相對于過去的凍品海鮮,今年上市的大多是鮮活梭子蟹。從凍海鮮到鮮活海鮮,這一轉變不僅將為人們帶來質量更高的“舌尖”體驗,也為人們展示了在冷鏈物流與保鮮技術加持下生鮮水產正逐步破解行業發展中長期以來面臨的難題。
八月向來被視作是吃蟹的好時節,隨著近日東海再次開漁,臨海的寧波、舟山、臺州、溫州等多地都進入新一輪捕撈季,大量鮮活梭子蟹陸續上岸并運往全國各地也將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盡管當下梭子蟹還有些供不應求,但據了解,因為今年多地蟹苗投入量有所增加且休漁期管控力度加強,今年也將迎來梭子蟹大年,水產產量和品質或將實現雙提升,從近兩周來收獲的梭子蟹產量平穩、個頭大、飽滿緊實也能窺見一二。
而要說到吃蟹,相較于使盡十八般武藝的炒、爆、熘、炸、烹,簡單的清蒸似乎更能展現蟹肉的鮮美與清香。不過,對于梭子蟹產銷來說,盡管近年來我國梭子蟹海洋捕撈產量基本保持在47至57萬噸之間,但受限于鮮活水產不耐儲運、夏季高溫環境會加劇影響水產生存等,梭子蟹早前多是經速凍或冷凍技術加工后面世,在口感、品質上多少會大打折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產行業發展。
然而,縱觀今年的水產市場,令人眼前一亮的當屬從養殖端送達消費端的梭子蟹不僅活蹦亂跳,甚至還能張牙舞爪,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實際上,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冷鏈物聯基礎設施的搭建與不斷完善,以及食品加工、儲運環節的保鮮技術創新,兩相結合之下也為以梭子蟹為代表的鮮活水產儲運帶來解決方案。
近年來,在一系列利好于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支持下,我國相繼搭建起以冷庫、冷藏車、
冷藏箱、冷藏陳列柜等為基礎的冷鏈物流體系,以滿足生鮮食品的產后加工、貯運、銷售等多環節,這對于追求鮮活的水產品來說顯然帶來重要助力。比如就有平臺在全國布局八十多個溫控冷庫,以覆蓋多省市的冷鏈物流和因需而變的配送方案把好水產儲運品質關。但據業內人士介紹,梭子蟹一類水產品在低溫條件下的存活時限也僅在一周之內,冷鮮水產保鮮不保活幾乎已成常態。
對此,各大生鮮平臺也積極以多層次的技術為梭子蟹儲運把關。例如一生鮮品牌就先后使用海水冷藏車、全程冷鏈和液氧輸氧為梭子蟹出海和分發至全國各地賦能,在其冷鏈儲運環節中還對環境溫度與海水鹽度進行13℃至15℃、28‰至30‰的精準控制,保障梭子蟹的鮮活性;還有企業則創新推出在漁船上運用的15℃海水恒溫漂流艙,為出海的梭子蟹帶來近似原生的環境,這既一改傳統速凍休眠方式下水產存活率、鮮活性難保的問題,水產在仿生環境下的“自由自在”還會激發其好斗的屬性,使得梭子蟹更加健壯肥美。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吃得飽像吃得好的轉變中“新鮮”幾乎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大關鍵詞,生鮮行業也在此背景下快速擴增。對于保持鮮活有著高要求的水產品來說,冷鏈物流與保鮮技術的雙重保障也為水產行業立足生鮮市場帶來助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