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1年7月機構合計調研了466家上市公司。從調研數量來看,466家上市公司中,22家調研機構數合計超過100家,2家調研機構數合計超過400家。其中,受機構關注度較高的公司為海康威視,調研機構數量合計489家。而從行業來看,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化工等相關上市公司調研活動也十分密集。
據了解,機械設備行業被調研的上市公司合計有68家,占比約14.59%;電子與醫藥生物行業被調研上市公司數量則分別為56家和50家。對此,業內認為,從調研方向來看,機械設備行業正在受到投資者更多的關注,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那作為機械設備產業重要一員的
制藥設備行業,在前者備受看好的背景下,又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制藥設備市場也將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實際上,在近年來醫藥產業不斷向好發展的同時,制藥機械設備市場的需求就一直在大幅增長。而照目前發展趨勢,再疊加多重利好因素后,制藥機械設備行業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將是必然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無論是在產量還是品類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在發展的背后也涌現出了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存在的制造水平整體較低,設備不足、缺乏高技術含量制產品等問題,就一直在對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其中,中小型企業產品同質化問題目前就在業內十分普遍,并亟待解決。
業內析其背后的原因,認為同質化問題主要是由于過去大多數藥機企業的規模都比較小,資金、技術能力有限,同時專業的技術人員也非常缺乏,沒有專門人員進行產品設計和生產環節的規劃,使得藥機產品的技術含量非常低所致。
但近年來,相關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正不斷從設備的結構、安全、節能、服務等“軟硬”角度,開始升級創新。據悉,現在就有不少具備實力的藥機企業正在加速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的布局。如有企業就特意將旗下裝備產品的焦點主要圍繞由半自動改變為全自動,由全自動改為信息化、網絡化,并上升到局部的智能化,從而研發出了多款智能化中藥制藥裝備。
實際上,“技術就是生產力”,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的前進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的強有力支撐。然而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雖然憑借自身技術的進步,以及通過收購等模式正在取得快速發展;但是從整體來看,很多核心技術,國內企業還沒有完全掌握,特別是一些涉及到高深材料科學的核心設備。
因此,未來的發展中,業內認為,我國制藥機械設備 行業還需要不斷加強核心技術的攻關,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強機械設備核心技術、核心工藝的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文章鏈接:儀表網 https://www.ybzhan.cn/news/detail/93580.html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