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新式茶飲+小眾水果”的聯合使得油柑、余甘果、香水檸檬等成功出圈,且一度出現上游原料供不應求的盛況,隨著近期多個品牌相繼推出黃皮系列茶飲,也讓市場掀起這款南方水果的風潮。在這背后,黃皮作為一種易損的水果其實并不利于運輸,迎著市場關注這股“東風”走上可持續的農產品加工之路,或許方為黃皮長期出路。
黃皮是產自我國南方的蕓香科小喬木的果實,外形呈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其外皮呈黃色、果肉則為乳白色,粗略看來與橄欖大概相似,但細看則大有不同。據聞黃皮味道多為酸中帶甜、苦中回甘,還有一股藥味以及香料的辛辣感,營養價值上則富含維生素C、糖、有機酸和果膠等,因而其既可作水果食用,果皮、果核、果葉還可入藥、入菜,有著通腹順氣、消食化痰、疏風解表等功效,在民間還有著“正氣果”之稱。
然而,黃皮雖被稱為南方水果,且已有1500余年的種植歷史,但因其主要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地進行種植,且成熟后的果實稍有碰撞就易有損傷,總體上不耐儲運,在南方市場中也并不算多見,銷售區間仍以產地周邊為主,這也與其“小眾水果”標簽非常貼合。隨著近日各大茶飲店上新黃皮系列飲品,也讓這個地方性較強的季節限定水果走紅與市場,諸如“北方不常見的一種水果”話題更是迅速登上熱搜并引發關注,由此也將對打開黃皮果市場有著重要意義。
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新式茶飲+小眾水果”的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小眾水果進行開發,并使其進入到受眾視線,但市場的多變和行情的波動都使得小眾水果并非指著單一發展路徑就能實現長足發展。隨著近年來黃皮種植逐步走向規模化,加速多元深加工產品的開發無疑也將成為提高鮮果附加值,帶來更為穩定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徑。
實際上,黃皮同其他水果一樣,或可通過清洗、鹽漬、去核、熬煮等加工制成蜜餞,也可在漂水、干制、殺菌后成為可口的果脯,也能制成果醬、果凍、黃皮膏、黃皮粉等多種多樣的食物。據悉,龍崗村現有1500畝以上的黃皮種植面積,總產量可達150萬斤,為了保障黃皮成熟后有個好銷路,當地不僅推動黃皮標準化,還通過積極拓展黃皮深加工產業,為不可預測的黃皮行情帶來保底發展路徑,現今當地已經相繼推出黃皮干、黃皮果凍、黃皮粉、黃皮膏、冰沙黃皮等產品,并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的量產。
而伴隨著黃皮深加工鏈條搭建起來并成為未來發展的可靠路徑,標準化生產之下自然也將對自動化生產有著更高的要求,引入
清洗設備、
去皮設備、
榨汁設備、過濾設備、殺菌設備、灌裝設備、包裝設備等或將為后續產業可持續發展增強后勁。同時,這對食品生產加工設備供應企業而言也是一個良好的機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