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蠶蛹、炸螞蚱......成了會出現在一些人餐桌上的“昆蟲料理”。在環保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各種健康、綠色蛋白成為飲食潮流,越來越多人考慮將昆蟲作為食物來源的可能性,相關的養殖產業也成為焦點。據悉,近日歐盟委員會批準干黃粉蟲幼蟲作為新資源食品投放市場,并修訂歐盟委員會實施條例附件涉及新型食品使用要求,為昆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商機。
從蟋蟀養殖農場,到蟋蟀面粉,再到蟋蟀蛋白棒、咸味昆蟲餅干,吃蟲子這件事情受到生產加工企業的關注,正在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據了解,繼今年1月歐洲食品安全局確認粉蟲可供人安全食用之后,國外一企業收購了人用食品應用粉蟲原料企業,正進軍人用昆蟲原料來源的食品原料市場。
據說,某企業努力把蟋蟀磨成粉,制成5萬條蟋蟀蛋白棒并發行,幾周內就在網上被搶購一空。日前還有小吃初創公司推出咸味昆蟲餅干,富含高蛋白,由15%的蟋蟀粉制成。另外,昆蟲還在仙貝食品、面條制品甚至啤酒里都有添加,更甚者有專門銷售昆蟲食品的售賣機出現在街頭,還獲得了較高人氣。
如今,市場上有多種昆蟲食品,包括昆蟲蛋白棒、餅干、面包、醬類、飲料等。隨著國外2019年已有大約500噸的昆蟲投放到市場,可食用昆蟲市場也在以每年超過7%的速度增長。根據市場調研公司預計,到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蟲的市場將會從現在的3300萬美元,增長到5.22億美元,全球昆蟲食品市場也將實現快速增長。
我國食用昆蟲的習俗由來已久,昆蟲蛋白質含量高,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我國可食用昆蟲的種類較多,有蠶蛹、蟋蟀、螞蚱、黃蜂、蛀蟲、竹蟲、蠅蛆、蝗蟲、豆丹、豆天蛾、白蟻、臭屁蟲以及地龍(蚯蚓)等等,并且許多昆蟲原料已實現出口,成為全球昆蟲原料出口大國,主要出口黃粉蟲、冷凍蠶蛹、黃蜂等。
可食用昆蟲作為新食品原料加工成昆蟲食品還要依托加工工藝、技術、設備的支持。例如地龍(蚯蚓)制成地龍蛋白為新食品原料,要經過挑選、清洗、離心分離、微濾、噴霧干燥等工藝;黃粉蟲粉、蠶蛹粉作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制作做漢堡、奶昔和餅干等,其加工方式主要以磨成粉末為主,即通過
超微粉碎機研磨、碾壓、剪切而實現精細研磨成粉。
再如冷凍蠶蛹,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一直以來都是江蘇海安地區特色出口食用農產品。冷凍蠶蛹主要是通過先進冷凍技術(包括被膜包裹凍結技術、超聲冷凍技術、高壓冷凍技術、生物冷凍蛋白技術、即時凍結技術等)將蠶蛹冷凍-1℃以下,貯藏溫度不得高于-18℃,既充分鎖住了色、香、味和鮮度,無液汁流失現象,又延長了蠶蛹貨架期和便于貯運。
可食用昆蟲被描述為一種健康和高營養的食物來源,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等??墒秤美ハx飼料轉化率較高,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水和耕地的使用,基于昆蟲的生物轉化還可以作為減少食物浪費的解決方案。國外有食品飲料企業曾預測,到2026年,市面上大多數零食都將由昆蟲制成?;蛟S吃昆蟲這件事難以讓多數人接受,但隨著食品科技的深入研究與落地應用,未來或將有更多昆蟲食品出現在市場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