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乳品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乳制品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乳品產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如何加快產業智能轉型升級?這既是傳統乳制品加工企業必須直面的挑戰,也是其發展良好的契機。如今,不少乳品加工企業開始生產線智能升級,激發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實現國家奶業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對乳制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不斷擴大,產品種類豐富,并呈多元化發展。加之國家政策的持續推進,消費結構的改善,以及乳制品行業加工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乳品產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國乳制品行業市場向好。根據相關結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乳制品產量或將近3000萬噸。
雖然我國乳品產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乳品行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庫存增多、利潤趨薄、能耗高等諸多問題,并且隨著原料、能源價格和人工、土地成本提高,傳統乳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不斷壓縮,行業發展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傳統乳品加工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尤其是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智能工廠。
據了解,乳制品智能工廠通常包括四部分,有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化的生產執行過程過管控、智能化的生產控制中心、智能化的倉儲物流,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通過智能化生產線到智能化的倉儲物流全面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實現乳制品智能化生產系統,生產線全面實現信息化,實現全程產品安全追溯,是乳制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必經之路。
一般來說,乳品生產要經過發酵、攪拌、冷卻、灌裝、殺菌等多道工藝流程,涉及電、蒸汽等多種能源和動力的重復使用。不同工藝對溫濕度等環境的要求很高且差異大,這也給能源消耗成本帶來挑戰。據悉,河南某乳業通過數據智能驅動,將電力、空壓等能源設備與系統等全部接入平臺,能源管理實現可視化和智能化,大大減少能源成本。
此外,某乳企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從奶源、生產,到開箱、稱重、裝箱、噴箱、封箱等一系列操作全由電腦集中控制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從奶源、生產來看,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傳統奶牛場精準飼喂等各項環節,同時在GPS的監控下進行全程冷鏈運輸,到廠立即進入生產環節,并且引入先進的乳制品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確保產品品質安全。
而近日,也有許多地方加快乳制品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例如陜西智能化羊乳制品生產線升級改造建設項目、甘肅某公司日處理300噸牦牛乳加工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線智能化升級與追溯體系建設項目等等,將有力地帶動地方乳制品產業做強做大,以高質量的發展來帶動行業健康發展,助力中國奶業全面振興。
總的來說,傳統乳制品加工企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推動傳統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繼續大力挖掘傳統產業新價值,有助于激發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讓傳統乳業通過轉型升級煥發出新的活力。對于中國乳業智能轉型升級,實現國家奶業全面振興將起到示范、帶動和引導作用,帶動乳制品行業步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