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瑞幸的戰線收縮到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的門店迅速擴張,國內咖啡市場“風起云涌”。近幾年,伴隨著消費升級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國內咖啡消費日漸增長。不少資本都開始加入這一場市場“追逐戰”,帶動咖啡原料市場上行的同時,也讓咖啡生產設備迎來發展新現象。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咖啡行業的產業規模在1000億左右。近兩年,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速達到15%,遠高于世界增速2%。按此速度,2020年國內咖啡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在2025年則有望突破萬億。不難發現,未來幾年我國咖啡產業還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成長潛力。
咖啡市場發展,相關的原料使用量也增加。據悉,我國咖啡的原料使用量從2006年的2.6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12.8萬噸,增長速度不可謂不快。值得一提的是,原料使用量的持續增長也將為相關加工設備帶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
咖啡的原料是咖啡樹的果實——咖啡豆,將咖啡豆清洗、去殼、挑選、烘焙、研磨后才能用于制作一杯咖啡。咖啡豆原產于非洲,隨著咖啡飲食習慣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咖啡豆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咖啡豆的加工過程中,生產工藝相對復雜,因此,利用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咖啡去殼環節,可使用去殼設備來代替人工去殼。據了解,目前得到應用的咖啡去殼設備主要分為兩種:摩擦去殼機和緊壓去殼機。摩擦去殼機利用刀子對外殼的擠壓摩擦來進行脫殼,對干燥或含有水分的咖啡豆都適用。緊壓去殼機則利用離心原理來使果皮脫落,只適用于含有適量水分的咖啡豆。
除了去殼,挑選環節的自動化設備應用也非常廣泛。眾所周知,咖啡豆的體積非常小,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光靠人力挑選費時費力,且錯漏率也較高。但隨著
色選設備的成熟,咖啡豆挑選已經能夠實現自動化挑選,解放人力,生產效率提高,有利于進行咖啡豆的大規模分揀。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激勵,以及技術人員的努力下,色選設備已經成為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優勢產業。色選設備從單面運行發展到雙面運行,生產規模大幅提升,
傳感器也從CMOS提升到CCD,挑選正確率進一步提升。未來,設備還將向更高生產量、更低帶出比、更廣使用范圍、更高穩定性等方向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咖啡產業的整體向好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在咖啡領域“大顯身手”。在這一市場環境下,咖啡生產相關設備市場空間也將擴大。未來,相關設備制造商還需提高設備的質量性能和科技含量,推進咖啡生產的機藝融合,從而提升咖啡加工設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