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家以及地方出臺了系列重視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推動中醫藥發展。根據《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藥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藥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不過也需要看到,目前中醫藥尤其是中藥產業普遍的現狀是:集聚力不強,企業規模較小,品牌效應不明顯,存在新技術應用不足、產業融合有待深化等突出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有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從積極推進中藥科研立項和技術創新、發揮中藥制造業優勢、引進人才打造中醫藥發展新高地等3個方面加強中藥制造領域的相關建設,助力行業的良性發展。
其中在發揮中藥制造業優勢方面,上述人士建議提升中藥制造的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推動中藥制造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
注重鼓勵和支持中藥制造企業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改造,實現具有“綠色化、精益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藥智能制造,并實現企業智能制造與現代化研究以及醫院制劑再加工有效對接,從而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在2019年年底舉辦的“第四屆全國智慧制藥學術產業大會暨第九屆浙江省制藥工程教育與科技研討會”上,有專家也曾明確,提高中藥制藥的技術裝備水平是實現中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
不可否認,近年來,不少機構高校院所不斷攻關產學研難關,使得中藥制藥技術裝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例如有專家經過多年攻關,其團隊攻克了中藥制造在線控制、中藥制造數字化等核心技術,建立了中藥智慧創制系列關鍵技術,為中藥質量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升提供了必要保障。
另外,新的創新成果如智能化中藥制藥裝備,包括全智能包中包溯源生產線、全智能中藥配方顆粒瓶裝生產線、全智能罐裝包裝線等產品正不斷涌現。
與此同時,一些具備技術、資金實力的中藥裝備制造企業也在結合用戶新的需求和新的要求,在設備的應用方面不斷改進升級。
例如,有企業在中藥制藥裝備的應用方面,考慮到了中藥烘干的需求,為此引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提高中藥烘干效率和節能效果,同時也提升了中藥產品烘干品質。該企業相關負責表示,公司也在不斷地升級換代產品,并且從實用的角度,積極提升中藥裝備自動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
也有中藥包裝設備企業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公司從2018年開始進行中藥生產技術及裝備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對藥粉灌裝、內包裝和外
包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在實現設備全自動化生產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藥品的質量缺陷。據介紹,改造前,該公司有包裝工人約100人,每天可包裝藥品4萬盒;改造后,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2.5倍,每天可包裝藥品10萬盒,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但整體來看,目前國內中藥制藥的技術裝備水平依然處于較低的位置,市場上還存在能耗高、污染嚴重、效率低的傳統中藥制藥裝備,嚴重制約著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無法保證中藥產品的安全、有效及質量穩定。因此,聚焦中藥產業當前突出的問題,提升中藥制造的技術裝備水平將是業內需要持續發力的方向之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