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成本不應*由消費者買單
來源:
2008年06月11日 10:55
785
專家呼吁政企聯手回收塑料袋
“‘限塑’成本不應*由消費者買單”,是塑料購物袋收費后網絡論壇、博客中數量激增的觀點。一些專家也建議,減少或消除塑料袋帶來的白色污染,遠不是一紙“限塑令”就能解決的問題;明確廠商及政府的責任,由政府主導建立塑料袋回收利用制度,讓塑料袋像目前各種可回收塑料瓶一樣,得到有效地循環利用。
“限塑令”實施已進入第二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的塑料袋使用數量明顯減少,網友認為國家政策的出臺功不可沒,但消費者幾乎成為“限塑令”惟一的買單者有失公平。
“限制塑料袋使用是社會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成本,只由消費者承擔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生產廠家、商家、政府均應承擔相應責任。
網絡論壇許多觀點認為,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消費者都能自覺花錢購買塑料購物袋,但同時在超市以及農貿市場等也不斷出現或大量變相使用連卷塑料袋,或依然免費提供超薄塑料袋。長期發展下去,“限塑令”能否有效執行將會是一個疑問。而實際上,收費的塑料袋一樣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在一些農貿市場,許多不達標的超薄塑料袋甚至也成為有償的商品了。
網友同時認為,“限塑令”要求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但終端回收、上游供給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洪濤建議,政府可以通過投入建立回收制度,鼓勵相關企業參與回收,超市等商家應該嚴格執行收費政策,把塑料袋銷售利潤用于塑料袋回收或者推廣宣傳公益環保。據了解,目前我國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80%被填埋焚燒,在發達國家中,如德國和日本的廢塑料回收利用率達到70%。
一些專家建議,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或者強制要求生產廠家、商家按照一定價格回收塑料袋,這樣,獲利的生產廠家、商家將承擔回收責任,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塑料袋再生后可以循環利用,不至于丟進垃圾堆成為“白色污染”。如此一來,塑料袋或將和目前各種塑料瓶一樣,得到有效地循環利用。
相關新聞
沉寂多年手工竹籃網上叫賣
“限塑令”實施已10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使用環保袋的隊伍中來,不少網上商家抓住這一商機,各類環保袋熱銷。昨日,記者了解到,6月以來,網上環保袋銷量較上月同期增漲150%。
一位專營環保袋的商家告訴記者,“6月以來接受的大單通常都是零售業訂購的,并會在環保袋上印上企業的LOGO,單價通常在2元左右。”在淘寶網搜索“環保袋”,跳出的商品結果超過1萬個,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款式各種各樣。記者了解到,網上興起很多手工小作坊,賣起了沉寂多年的竹籃。一家名叫“誠信土特產行”的網店就是今年3月剛剛在淘寶網注冊的,之前在當地經營竹制品,該商家告訴記者,“zui近這幾天,每天都有網上的訂購,每個竹籃15元,一天賣出四五十個不成問題。”
許多網友對網上出售環保袋也表示非常支持。一位網友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個有償塑料袋0.3元計算,如果每天用一個,一年將花費100多元,而質量較好的環保袋價格也就在幾十元,相比之下,使用環保袋就經濟實惠多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www.t55ti.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t55ti.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