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機、
制粒機、飼料顆粒機、飼料制粒機是禽畜養殖的理想設備,是做好飼料的關鍵,對于飼料熟化、增加營養、提高吸收、殺滅病菌、貯存運輸、商品轉換、降低成本、節約資源、適應動物的咀嚼功能、畜牧養殖高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了解掌握飼料制粒機的正確使用方法與合理維護常識,是提高飼料品質與產量的保障。
目前,國內外飼料制粒機主要有平模和環模兩大系列。平模顆粒機180°平面出料,適用于中小型養殖場(戶)或飼料加工零售商,具有易于搬動、使用方便、維護簡單、投資少、費用低、機電兩用等特點;而環模顆粒機360°環形出料,是大中型養殖場(戶)或飼料制造商的,具有產量高、壽命長、可配套使用、自動化程度好、連續作業性能佳、飼料質量均勻、維護成本低等特點。
1、使用前的研磨。因為制粒機的模具壓輪大多是熱處理件,在經過刨、鉆、銑、淬火等工續后,內孔或表面有許多毛刺,影響制粒的效果與產量,所以在新機(或更換新的成套磨具)使用前,必須合理充分地進行研磨。對平模顆粒機而言,一般通用的研磨辦法是將5公斤麩皮、7公斤機油、25公斤細河沙拌混均勻(也可用大豆直接擠壓)的物料投入啟動的機器內,并且在投料前把壓輪與模板的間隙調整為0-0.2毫米,使壓輪與模板的轉動能夠擠壓出顆粒料。反復擠壓10-15分鐘后投入原料正常生產。環模顆料機的研磨措施是以將上數據按比例加大,利用機體內的調節盤將環模與壓輪的運轉間隙調整為0-0.2毫米,反復擠壓10-30分鐘后投料生產。
2、原料中的草粉含量與水分配置。為確保品質與產量,平模制粒機使用飼料中的草粉含量不要超過95%,環模制粒機使用飼料中的草粉含量不要超過65%,超過這個數據,就要使用專業的秸草制粒機。因為草粉含量越高,產量就越低,投入產出的比例會失調,生產效率打打折扣。由于加入草粉,必須添加適量的水分(大約2-8%)進行調節,才能使物料充分、均勻、迅速地擠壓出顆粒料,并減少顆粒料中的粉塵含量。也就是說,拋卻環境因素,原料總體含水量平模一般為13-20%,環模在14-19%之間較為適宜。所謂的干進干出是指國家糧食存放標準水分(13-15.5%)內純糧物料的擠壓,這是一種宣傳,添加草粉和小麥麩皮后,原料的水分需要人為調節才能正常工作。
3、顆粒飼料粗細長短及水分溫度的處理。顆粒粗細是通過更換不同孔徑模具完成的。平模制粒機一般在出料口有長短調節切刀,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節,飼用易短,商貯運輸易長;環模制粒機主要通過模具外的手動(或電動)切刀進行長短調節。若產量不太高,顆粒飼料擠出后經人工晾曬即可降低溫度,除卻水分,使飼料顆粒的含水量低于15%,易于飼喂存放;產量較高的降溫除水方式,現在大多使用逆流式
冷卻器,既經濟實用、又快速衛生,減少人工投入,降低勞動強度。
4、停機前后的工作重點。在物料壓制即將結束時,將少許麩皮拌合
食用油并投入機器內,壓制20-50秒后停機,使模具孔內充滿油料,以便下次開機就能投料生產,既保養模具,又節約工時。停機后松動壓輪調節螺絲,并清除殘余料。
5、制粒機壓輪與傳動部分的維護與保養。物料中的硬雜物質或金屬塊應予以清除,可在機器進料口設置永磁筒、或除鐵器,以免影響壓輪、模具和中心軸的使用壽命。由于顆粒料在擠壓過程中溫度高達40-80℃,并且壓輪在運轉工作時要承受較強的被動力,但又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粉塵保護裝置,所以每隔3-10個工作日必須清洗一次軸承,并加滿耐高溫油脂。工作八小時后主軸要注油,齒輪箱間隔半年就要進行清洗保養,如果出現發熱現象,可通過更換齒輪油或調節齒輪間隙的措施來維護。傳動部分的螺絲緊固更換應隨時進行。
6、模具的更換方法。制粒機壓輪磨損后,可以更換壓輪皮或更換成套壓輪,發現軸承松動、抱死,應更換軸承或連軸一起換掉。環模制粒機的環模老化、磨損、受傷后,松動抱箍卡盤,換上新的即可;若是螺絲固定類型,須先輕輕振動磨具,然后均勻用力卸掉螺絲,就能更換新的磨具。平模制粒機的模板一般是由反扣螺母、鍵槽固定,在模板靠內孔附近有兩個對稱的螺絲孔,用螺絲慢慢頂出或用拉力器、拆卸鐵均勻用力拉出即可。注意在頂出或拉出過程中,要用錘子輕輕振動模板,防止螺絲斷在孔內。
7、動力與日常維護。制粒機的使用要按說明使用配套動力。過小,產量低、效果差;過大,浪費機電、加速機械磨損、縮短模具壽命。維護保養要在斷電狀態下進行。機器應放在適宜工作的地方。盡可能減少搬動次數。常檢修、防水浸、防雨淋、防漏電、防火、防止使用霉變飼料。
綜上所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正確使用與合理有效地維護保養制粒機,才能讓其發揮出應有功能,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