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米粉米線地方標準在渝出臺
以米作為主要原料加工生產的米線、米粉是廣大消費者餐桌上的主食之一。雖然國家質檢總局對米、面等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但以米為主要原料加工的米線、米粉卻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在重慶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地推進中,由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與重慶市米制品加工行業協會共同起草的《米線、米粉地方標準》于今年11月1日發布,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重慶制定的米線、米粉地方標準在全國尚屬。這也標志著該市正為米線、米粉套上質量安全“緊箍咒”。
有關數據顯示,重慶市現有米線、米粉企業約200家,而食用人數則達數十萬人,僅主城區消費者每天吃掉的米線、米粉達160噸~200噸。目前,重慶的米線、米粉類產品全部是散裝品,其衛生質量往往很難保證。
針對小作坊式米制品行業的現狀,重慶市質量技監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雖然米線、米粉等有關食品監管工作這些年來一直在抓,但這些以家庭為生產作坊的加工點隨意性大且分布廣,監管和查處具有一定難度。該負責人同時表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抓緊在全國制定和出臺了《米線、米粉地方標準》。”
據這一地方標準主要起草人、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檢驗中心李沿飛主任介紹,該標準規定,米線、米粉等產品的原料必須是通過QS認證的大米,制作過程中禁止添加吊白塊、增白劑及其他非食品添加劑。散裝米線、米粉的保質期為36小時,過期米線不得上市,也不允許再作為米線加工原料。該標準還要求廠方建立出廠臺賬、銷貨記錄,在該批次貨的產品質量承諾
標簽上標明。假如米粉或米線進入了餐館,食用者應該在店內的顯眼位置,一目了然地看到所吃的米線、米粉的出廠時間,方便監督。
目前,該市*家按照該標準要求,專業生產米線、水面制品的生產加工型企業——重慶歐爾貿易發展食品加工廠已投入生產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