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交流 技術方案 采購指南 話題討論 維修保養 資料下載 企業案例 會員報道
市場前景分析
1.農副產品深加工市場需求廣闊。
農副產品加工是對農業生產的動植物(包括野生)產品及其物料進行加工的各種工程技術。我國農副產品的40%是直接作為食品工業原料的,即用于加工食品和飼料。2000年食品工業的產值只有農產品總產值的39.47%,主要產品是糖、煙、酒、飼料、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蛋加工亦占有相當木的比重。我國“十五”規劃中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將上升到0.5:1。今年,肉類加工的比重將提高到10%,即肉類加工量達到600萬噸,糧食加工的比重將提高到15%,達到8250萬噸。食糖、乳制品、液態奶、各種飲料、食用植物油、罐頭產量分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到今年,上述產業的增量對食品和包裝機械的需求將達到150億-200億元人民幣。另外我國每年蔬菜產量4.8億噸、水果6600萬噸、水產品4279萬噸、禽蛋2100萬噸、鮮薯1.5億噸。幾年前,加工量一直都很少,像蔬菜4.8億噸產量,加工儲藏的僅占5%-10%,加工后的產品主要供出口,每年創匯2億多美元,而發達國家加工量約占25%-60%。如果國內需求進一步拉動,出口再繼續增加,翻一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國4279萬噸的水產品盡量,加工量已占39.85%,形成十多個門類的加工行業,但內陸水產品的加工.量仍然很小。糧食加工主要問題是糧食資源的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還不到70%,與國外相比,同品種糧食的出粉率低2%-4%,同品種大米出糠率低4%-5%。糧食加工的設備和工藝都應有較大的改進,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糧食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是提高糧食資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徑,這是我國一筆巨大的再生資源。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對糧食資源的全面利用使副產品綜合利用的價值超過稻谷、小麥、玉米自身價值的3-5倍。如米糠的綜合利用可生產出幾十種食用和工業用產品,使米糠的附加值提高60倍。目前我國的糧食副產品綜合利用水平還很低。當然搞好綜合利用必須是資源相對集中,隨著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將會提到議事日程。
2.快餐業的出現將大大促進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發展。解決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既要部分保留中國人的膳食習慣和膳食結構,又要把老百姓從繁重的家務勞動解放出來,讓主副食品集中生產,形成產業化,既提高糧食、菜蔬的利用率,又可節約資源,解放一大批勞動力。如果能使一日三餐的成品供應量達到60%,將會增加上千萬個就業機會,增加近萬億元的產值。再加上減少能源消耗,減少城鄉間往返的運輸量,其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從城市居民的收人情況看,該是解決一日三餐難題的時候了。*一項,將給食品和包裝機械增加300億元以上的市場,加上海外有30萬家中餐館,大量海外華人也還保留著中華民族傳統的飲食習慣,這一產業出口產量也很樂觀。
3.食品工業的發展促進包裝機械工業發展。包裝機械工業的發展和食品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包裝機械的服務對象是:食品工業占48%,醫藥及保健品包裝占20%,化工(含日用化工)占19%,建材占6%,其它(煙草、棉麻、種子、農藥)占11%,以上這些行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包裝機械及包裝材料行業的發展。
產品水平分析
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是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自發形成的行業,多數企業都沒有國家投資。一部分國有企業享受過國家計劃的支持,但那時已進人“撥改貸”時期。那時發展企業的貸款基本上都沒還貸(僅付利息),經幾代法人的更迭、企業的積累,債務就落到了現在的法人手里。當年有些不必要的貸款成了現在企業經營者的包袱,不少國有企業已無力再開發新產品,近幾年來新產品的開發已轉向少數民營企業。
目前,本行業產品水平呈寶塔狀,底部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產品,企業產品達到中等產品水平的比例正在增加,出口產品主要是這些企業生產的。年銷售額大都在2000萬元-5000萬元,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及新產品開發能力,他們大都愿意參加市場的競爭。
這些年來,我們有些設備不僅上規模,而且正向全自動化方向發展。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不斷涌現。如48,000瓶/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早已穩定運行;不含氣飲料、塑料瓶灌裝生產線已達到每小時36,000瓶,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使用效果不錯;寬幅2500毫米、速度180米/分鐘的七層瓦楞紙板生產線,18,0000包/班的方便面生產線運轉良好;世界上zui寬的6米復膜機力口粘接機已全線運行;20米折徑的吹膜機交付用戶使用,這種吹膜機上僅有4家企業可以生產。
工業機器人已在包裝線上成功應用,高速6色凹印機、雙模吹瓶機、多層共擠設備、冷凍干燥設備及紙漿模塑機械等達到90年代初的水平。一批技術含量高的裝備投放國內市場,如汕頭遠東輕化裝備公司研制的4.2米幅寬BOPP吹膜機組已于2002年7月自主開發研制成功;廣東金明塑膠設備公司引進德國萊芬豪舍爾技術開發了雙泡吹膜機組;張家港美星順峰集團推出36,000瓶/小時的無菌冷灌裝生產線。此外還有2.8米寬的紙箱制版設備,230升大桶的多層共擠設備,36,000瓶/小時的熱灌裝生產線,每小時2.3萬瓶的雙模吹瓶生產線等世界水平的產品,代表了當前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zui高水平。但總體來講我們高精尖產品較少,具有水準的企業還不多,而且出口量不大,一方面是對外宣傳不夠,另一方面這些大型設備還沒有打開市場。
與國外產品的差距
國外包裝和食品機械水平高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英國,德國的包裝機械在設計、制造及技術性能等方面則居于地位。德國的包裝機械77%出口,中國是德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主要出口國,zui的是克朗斯公司,2002年銷售額達到20億歐元。德國的啤酒飲料灌裝設備目前已達到12萬瓶/小時,香煙包裝機達到12,000支/分。高速設備一旦出現故障,損失也同樣驚人,所以高速設備一定要有故障分析系統,并能自動排除故障。國外產品成套供應能力強,如一條12萬瓶/小時飲料灌裝線有200多個微電腦件,100多種控制軟件,灌裝封蓋部分又是兩套組合,其他部分共用。
國外包裝機械設計普遍使用仿真設計技術,把各種機器單元以數據庫形式存入計算機,將圖紙數字化后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自動合成三維模型,再把實際生產時的指標和數據,可能發生的故障分析等輸入進計算機,計算機三維模型即可仿照實際工作情況進行操作,大大縮短了包裝機械設計周期和新產品開發周期。
另外,20世紀80年代末開發的冷殺菌技術在國外已經開始應用,包括超高壓殺菌、超高壓脈沖電場殺菌、強磁脈沖殺菌、脈沖強光殺菌、微波殺菌、放射線殺菌、紫外線殺菌、臭氧殺菌、超聲波殺菌、高能射線殺菌和低溫調控殺菌等技術,另外還有生物保藏技術、活性包裝技術、柵(欄)障(礙)技術、膜分離技術及抗菌包裝技術等等。
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體表現在:
一是產品品種少,配套性差。
我國現有食品和包裝機械品種4000余種,而且單機多,成套流水線少;通用機型多,對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和包裝設備缺門多;結構簡單、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高技術附加值、高生產率的產品少;主機多、輔機少,還不能*國內食品和包裝工業發展的需要。發達國家的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有7000多種,而且成套設備數量多,新機型不斷涌現,不僅能滿足國內需要,而且還大量出口。
二是產品質量差。
主要表現在穩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觀粗糙,基礎件的配套件壽命短、*時間短,僅為發達國家的1/2-1/3。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生產能力低、能耗高、如啤酒生產線,生產能力比發達國家低50%,國產設備耗電量為發達國家的6倍,洗瓶機用水量為發達*的4倍。
三是技術水平低,自控能力差。
主要表現在控制水平低,*應用少,新產品、新工藝推廣慢。而發達國家的專業化、連續化、自動化程度較高,機、液、氣技術相結合,采用計算機的控制、自動檢測、自動調整,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大約只有5%的產品能達到發達國家90年代初、中期水平,總體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后將近20年。
上一篇:有哪些因素在影響乳品包裝的發展
下一篇:果蔬小單元組合式氣調貯藏裝備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t55ti.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