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久久伊人少妇熟女,亚洲综合色噜噜狠狠99

移動端

您所在的位置:食品機械設備網>技術首頁>食品檢測儀器

歡迎聯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USB便攜式多道γ的設計與實現

來源: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07月31日 16:22   424
摘要:討論了串行總線(usb)技術應用于便 攜式多道γ能譜儀的可行性,并詳細介紹了 系統的硬件、固件、設備驅動程序以及應用程序的設計方法,zui后給出了其性能測試結果。
    關鍵詞:usb γ能譜數據采集 wdm
    野外地面γ能譜測量技術主要研究地殼巖石土壤中產生的能量范圍約為30kev~3000kev的γ射線,這里面包含著軸、鉀等天然放射性核元素信息、核工程活動產生的大量人工放射性核元素信息以及γ射線與地殼相互作用產生的相關信息。而用于獲取和處理γ能譜數據的多道γ能譜儀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其功能是把從γ射線探測器得到的脈沖信號轉換為x-y軸的能譜形式并顯示出來(x軸代表能量,y軸代表脈沖計數)。
    傳統的多道γ能譜儀一般采用nim(nuclear instrument module)插件的標準模式。但其存在體積龐大、抗*力差等缺點,不適合于野外現場測量。為適應多道γ能譜儀智能化、微機化、便攜化的實際需要,本設計采用筆記本電腦作為γ能譜儀的上位機。常用接口方式主要有rs-232c串口、紅外線端口、epp并口、usb、1394、ethernet等。這幾種接口方式的特點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接口方式特點比較
方式 長度(m) 速度(b/s) 主要優點 主要缺點 
串口 15 20k 應用廣泛,研發簡單 速度慢,逐漸被淘汰 
并口 10 8m 速度較快,研發簡單 逐漸被淘汰 
紅外線 2 115k 無線傳輸 距離短,可靠性差,耗電大 
usb1.1 5 12m 傳輸穩定,速度快,使用方便,具有彈性,代表接口發展方向 協議復雜,研發難度較大 
1394 1.5 400m 傳輸速度快,具有彈性 特定用途(視頻),研發難度大 
ethernet 500 10m 傳輸可靠,使用方便 ,資源共享 特定用途(lan),研發難度大 
    經過比較輪證發現,usb作為近年出現的一種代表微機接口發展方向的新型總線規范,其便捷易用、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點,使之非常適合作為便攜式多道γ能譜儀的接口方式。目前大多數筆記本電腦一般都有兩個以下的usb端口,usb規范規定每個端口提供5v、500ma的電量,而筆記本電腦在實際應用時,通常是通過自帶鋰電池供電的,無法提供足夠的電量給外設,這時就會造成外設工作不正常,甚至使系統崩潰。考慮到本系統下位機部分功耗較大,因此供電方式使用外置電源。
    筆者在吸收借鑒γ能譜測量技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usb便攜式多道γ能譜儀的設計。本設計主要完成硬件、固件、設備驅動程序以及應用程序等的設計工作。
1 硬件設計
1.1 系統總線結構
    圖1所示為usb便攜式多道γ能譜儀的總體結構框圖。下位機硬件部分主要由γ射線探測系統(探頭)、脈沖信號調理電路、數字電位器、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usb接口電路以及電源電路等構成,其中探頭部分包括閃爍探測器、前置電路和高壓電路等,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主要包括峰值別電路、控制電路、a/d轉換電路以及微控制器系統等。上位機由筆記本電腦系統構成。
軟件部分由固件、設備驅動和應用程序組成。
1.2 usb接口電路
    由于usb本身的控制協議較為復雜,需要使用相應的usb接口芯片。本設計采用了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簡稱d12),其優點是可以選擇合適的微控制器及其開發系統進行外設開發。
    d12內部集成了串行輸入引擎(sie)、320字節的多結構fifo存儲器、收發器以及電壓調整器,支持dma方式,采用雙緩沖區技術,遵從usb1.1標準。芯片中串行輸入引擎(sie)模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成所有usb協議層功能,如同步模式識別、并/串轉換、位填充/解填充、crc檢驗/產生、包pid產生/確認、地址識別、握手信號包響應產生等。另外,d12還集成了softconnect、goodlink、可編程時鐘輸出、低頻晶振和終端電阻等特性,提高了系統的性價比。
    微控制器采用hyundai公司的gms90l32,它是一種兼容in8032微控制器的產品,其主要特點是工作電壓范圍寬(2.7v~5.5v)、功耗低、性價比高。d12與gms90l32的連接如圖2所示。本設計使用了多路地址/數據總線復用方式。
    此外,本系統選用了美國st公司的psd913f2,它是用于8位微控制器的具有大容量flash存儲器、在系統編程(isp)能夠和可編程邏輯的器件。它將地址鎖存器、flash、sram、pld等集成在一個芯片內,成功地實現了微控制器系統的“mcu+psd”兩芯片解決方案。這種方案既可簡化電路設計,節省pcb印制板空間,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又可增加系統可靠性,降低產品功耗。
2 系統軟件設計
2.1 微控制器固件程序
    所謂固件程序就是固化在程序存儲器中的程序代碼。本系統的固件存儲在psd913f2的flash存儲器中,固件開發使用的是keil c51語言,開發平臺為μvision2集成開發環境。
    固件的開發是移植與開發相結合。本設計參考了philips公司提供的d12固件程序范例,對于usb協議操作的相關代碼可以直接移植使用,而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等部分則是全新的開發工作。
    固件程序結構如圖3所示。硬件抽象層對d12的數據讀、寫以及各種指令的寫入進行函數封裝;d12命令接口層對d12的所有控制指令的函數進行封裝;usb向量請求模塊完成usb上電配置、向量請求等各類事件的響應處理;usb協議層包括對usb協議操作的封裝以及對usb標準請求的響應;中斷服務進程包括usb中斷、adc中斷以及定時器0中斷(記錄測量時間)等。
    主程序及adc中斷服務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主程序首先完成各種初始化,然后進入主循環,等待中斷的發生,并根據標志變量執行相應的函數。當打開控制電路時,脈沖峰值別電路自動啟動a/d轉換,轉換結束信號會觸發微控制器外部中斷1,進入adc中斷服務程序,讀取a/d轉換結果并存入緩存中,然后中斷返回。
    當d12有事件需要處理時,將觸發微控制器外部中斷0,微控制器讀取d12的中斷狀態寄存器,判斷中斷的來源并作出相應的處理。若由數據端點觸發,則相應地讀取或寫入數據;若由控制端點0觸發,則判斷請求的類型。標準請求由usb協議處理模塊處理,用戶自定義向量請求由usb向量請求模塊處理。
2.2 usb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
    在windows環境下,usb設備驅動程序遵循wdm(win32 driver mode)方式。為了簡化設計,并兼顧驅動程序的運行效率,筆者選用了driverstudio2.7工具軟件中的driverworks組件進行usb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driverworks為wdm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提供了完善的支持。其中包含一個非常完善的源代碼生成工具driverwizard以及相應的類庫和驅動程序范例,它還支持在c++下進行設備驅動程序的開發。通過driverwizard生成的代碼只需要進行少量的修改可以使用,這使得驅動程序可以將精力集中在驅動功能的實現上,而不必理會太多的wdm開發細節。
    本設計在driverwizard的zui后自定義了三個ioctl接口對usb設備進行控制,如表2所示。然后在自動生成的驅動程序代碼中向相應的ioctl函數添加代碼,用函數buildverdorrequest構建usb協議的自定義向量請求(vendor request)。由編譯修改后的源代碼即可得到驅動程序文件mcad12.sys。
表2 自定義ioctl接口
自定義ioctl接口 功能說明 
mca_ioctl_start 啟動多道采集數據 
mca_ioctl_read 開始讀取數據 
mca_ioctl_start 停止多道數據 
2.3 usb應用程序的設計
    應用程序的設計在visual c++6.0開發環境下進行。根據實際要求,本設計需要在軟件中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顯示。其功能模塊主要有數據采集、譜數據顯示、roi操作、系統刻度、譜分析等,其結構框圖如圖5所示。
    在win32系統中,usb設備被抽象為一個文件,應用程序只需要通過幾個api函數就可以實現與驅動程序中usb設備的通信。api函數如表3所示。
表3 設備文件操作api函數
api函數 功能說明 
cr-eatefile 打開設備 
readfile 從設讀取數據 
writefile 向設備發送數據 
closehandle 關閉設備 
deviceiocontrol i/o控制操作 
    本程序設計使用mfc多線程技術。單擊開始按鈕,程序就創建一個用戶接口線程,并且通過ioctl啟動usb設備,然后在此線程每隔一定時間(10~20ms)從usb總線上讀取一次數據;而程序自身的主線程則不斷地依據讀取的數據刷新屏幕,顯示多道能譜。當單擊停止按鈕或是設定采集時間到時,程序則通過ioctl停止usb設備的數據采集,終止用戶接口線程,并且停止屏幕譜線的更新。
    當創建用戶接口線程時,首先從cwinthread類派生一個ciothread類,然后調用afxbeginthread()函數創建ciothread類的對象進行初始化,啟動線程運行。根據需要可將初始化和結束代碼分別放在類的initinstance()和exitinstance()函數中。其中,initinstance()函數是從usb采集數據的線程的主要函數。從中實現對ioctl的調用、對usb設備數據的讀取等功能。其流程如圖6所示。
3 測試與結論
    實測cs放射源γ能譜如圖7所示。根據能量為0.6641mev的譜峰,系統可以自動計算能量分辨率,實測能量分辨率小于10%。
    經過嚴格測試,該系統其它主要技術指標為:γ射線能量分析范圍為20kev~3.0mev; γ能譜分析道數為1024道;放射源能量非線性系數小于5%;使用nai(t1)探測器時,整機功耗小于960mw;實測usbzui大數據傳輸速率約為1mbps;連續測量數據符合放射性統計漲落規律;設備驅動及應用程序兼容win98/2000/xp。
    上述結果表明,本系統的技術路線和軟硬件設計*,方案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用價值。對本系統編譯稍加修改便可應用于其它基于微機的數據采集、自動化測控系統中。
關鍵詞:數據采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www.t55ti.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t55ti.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00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