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的排灰,在水力除灰的情況下,除渣系統多余的廢水通常用來制灰漿排至灰場,但在干除灰系統中這部分廢水很難消化,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當地環境造成持續地污染,如果全部處理后再排放,設備投資很高,困難也很大。有必要對這部分廢水的循環利用進行研究論證,要達到既能節水,又能降低環境污染的目的。
除渣系統的補水量遠大于系統運行中消耗的水量,多余的廢水無處消耗,只能溢流外排。由于系統中流量很大,脫水倉及濃縮機運行負擔較重,運行中幾乎處于不間斷進水的狀態,使渣漿水在設備中的停留時間縮短,影響了灰、水分離的效果,其直接后果就是系統中水的灰渣顆粒的含量大大超出設計值,加快了管道設備的磨損,貯水池中灰渣淤積嚴重,外排水中懸浮物超標。
灰庫的干灰加濕攪拌用水及脫水倉的反沖洗水設計采用貯水池的回收水,但因水質太差,極易堵塞設備慮網和噴頭,不得不改用工業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原設計中沒有根據水質的不同情況,對各路水源作細致地分配和處理,所有進入系統的水幾乎流經全部設備,如進入系統的各種水泵的軸承冷卻水排水本來是清水。
倉及濃縮機等設備后,水中反而帶上了懸浮物,再如渣斗溢流水在未與渣漿混合前,其灰渣顆粒含量約50ppm,而與渣漿混合再處理后的析水含灰量設計為200ppm,實際在600)1000ppm左右,因此要*解決問題,一方面要考慮將系統中水質較好的水與渣漿分開,使這部分水繞過渣漿前池、脫水倉和濃縮機直接進入終端的回收池;另一方面要減少系統的補水和外排水量,設法將系統回收的水澄清、冷卻后作為鍋爐渣斗的冷卻水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