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是貴州遵義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全市茶葉種植面積200萬畝,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茶葉年產量15萬噸,年產值超160億元。湄潭縣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茶業百強縣”第1名。自珠遵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遵義茶產業發展,珠海累計投入協作資金7946萬元,從金融、設計、文旅、科技等多個維度賦能遵義茶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解決茶企融資難題,2022年遵義市在湄潭縣等地試點開展“茶葉擔保貸”項目,幫助當地40余家重點茶企開拓市場、做大做強,有效助力湄潭縣茶葉出口額實現10倍增長,達到5600萬美元,占全省80%。
提升科技含量做響“干凈黔茶”
“探討黔茶的高質量出海,繞不開茶葉的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近日于湄潭縣舉辦的貴州茶葉高質量出海論壇暨黔茶高質量出海研究院啟動儀式上,全國供銷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吳茂玉表示,努力提升黔茶的科技含金量,是推進黔茶高質量發展、助力“干凈黔茶”品牌做響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澳門都是中國茶葉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借助此次活動,希望可以將研究所的技術應用于黔茶,與澳門的平臺和珠海的協作融合起來,為黔茶高質量出海貢獻力量,一起將“科技黔茶、綠色黔茶、質量黔茶、品牌黔茶”打造成中國農產品國際品牌。
“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粵澳與貴州因茶‘手牽手,心連心’。茶產業是貴州的優勢產業也是特色產業,澳門雖然不生產茶葉,但自古以來有著豐富的飲茶文化,更是中國茶葉走向世界的起點港口和重要節點。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在充分發揮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基礎上,加強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服務平臺功能,發揮澳門區位優勢、制度優勢,以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隨著粵黔攜手共建‘黔茶高質量出海研究院’,希望我們能在茶文化引領、茶科技驅動、茶產業支撐的思想框架下,用好澳門在橫琴深合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助力貴州茶產業實現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提升。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實現茶業的高質量轉型,為遵義乃至貴州出海茶企的合作搭建橋梁,在推動黔茶高質量走出去的同時,也讓茶產業能夠成為澳門產業多元化探索道路上的堅實一員。”河北省政協常委、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嘉樂表示。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國別咨詢委員會秘書長任以鋒表示,中國茶作為強文化載體再揚帆啟航恰逢其時,且飲茶與健康息息相關。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與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黑茶(如普洱茶、茯磚茶)的人2型糖尿病風險可大幅降低,且紅茶、綠茶、烏龍茶也有類似效果。就黔茶出海,他建議通過科技的力量,創新引領新賽道,擁抱時尚、擁抱市場,盡快建立健全從產品定位、品牌、科技創新到分銷模式、包裝、推廣等完整體系,實現黔茶出海矩陣。
2020迪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中華茶文化(茶產業)專項委員會秘書長徐浩詳細分析了中國茶葉新全球化的貴州機會。他建議黔茶要從“七新七大三面向”(新技術-大發酵、新功能-大健康、新形態-大抹茶、新價值-大文化、新視覺-大設計、新裝備-大認證、新國際-大市場,面向未來生活、面向未來健康、面向美好世界)入手,推動黔茶實現規模立得起、生態穩得住,文化立得起、產業沉得下,品質穩得住、品牌沉得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國供銷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副所長和法濤表示,貴州省多年來重點拓展中檔名優茶市場,致力打造“干凈黔茶”名片,取得較好的出口銷售。針對茶類農產品品質不穩定、技術支撐不足等問題,他建議要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架構、新加工標準的推廣應用,筑牢優質茶原料基礎;加大目標市場與人群調研,把握好傳承與創新、品飲與健康、標準化與個性化;發揮中國茶飲的品類優勢,做好茶產品市場資源的全球配置。
廣東三茶健康科技研究院院長高林瑞表示,茶葉作為一款天然健康飲料,應由泛健康功效概念轉向開發具有特定具象功能的產品——功能性含茶制品;茶葉由工夫茶品飲慢生活消費形態轉向開發便捷、不同消費情景下的快節奏生活產品;茶葉由較為單一的原葉茶轉向開發茶葉深加工產品;茶葉由較為單一的品飲價值轉向茶葉工業原料開發,使其廣泛應用在食品、保健食品、日化品和建材等領域。針對黔茶附加值整體較低,很難孕育出較強品牌的現狀,廣東三茶健康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陳丹丹建議科技賦能茶產業升級,大力開發挖掘夏秋茶,釋放貴州茶葉資源優勢;提升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開發,加大茶葉多場景應用研究開發。
創新設計助力茶品牌升級
“接下來,遵義還將積極扶持新式茶飲優質企業,幫助茶企拓展新賽道,帶動當地茶農增收致富。”遵義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趙亮表示,與此同時,還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推動遵義“土特產”品牌化營銷,創新開展“設計券”制度及設計師駐地等項目,以“設計賦能珠遵協作”為目標,發起并運營“設計券補貼計劃”及“設計師駐地計劃”,推出“設計品牌賦能珠遵協作”服務包,以設計綜合服務解決鄉村振興中的痛點難點。截至目前,已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設計機構達40家,累計補貼25個遵義企業設計項目,幫助提升當地茶葉等“土特產”品牌和包裝130余款,協議金額近400萬元。
珠海市設計中心副主任俞彬表示,珠海市設計中心持續打造設計產業創新平臺,整合全國優秀設計資源。全力打造以文化創意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遵義模式”,為鄉村高質量發展貢獻灣區力量。珠海市設計中心攜手珠海橫琴和天下茶科技平臺及澳門國際青年智庫日前共同啟動的“珠遵協作賦能科技黔茶高質量出海”項目,獲“中國茶出海先鋒集體獎”。該項目旨在通過用好用足澳門區位優勢,為遵義乃至貴州茶企出海搭建橋梁,以茶為媒,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澳門國際青年智庫理事長徐浩表示,2023年,由珠海市設計中心牽頭,協同澳門國際青年智庫及和天下茶科技平臺在遵義展開了為期3個月的深度調研,對“遵義地區后發酵茶加工”“夏秋茶高效利用”“正安白茶茶氨酸提取”等課題進行了專門的實驗和技術攻關,取得了不錯成果。作為珠遵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黔茶高質量出海研究院”在湄潭縣正式掛牌,旨在發揮智庫作用,群策群力,為黔茶高質量出海聚眾智、合眾力、開新局。
雨林聯盟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胡新艷表示,可持續認證是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是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未來各行各業謀求以最小的環境和社會代價實現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因此建議黔茶在戰略性策略方面,應放眼長遠,提升并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盡早占領制高點。
中英茶文化專家張弛表示,黔茶可以通過三個方面提升自身價值:從商業角度,即文創邏輯下的“第三空間”體驗式新零售模式;從用戶角度,要制造出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的、簡化版茶葉品飲方式與當代茶文化;從渠道角度,可與商業、美學、社交、體驗、消費融為一體。
(袁國鳳 漢曉)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