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繼發 蔣俊偉)《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以下簡稱“新國標”)實施后茶葉包裝是否實現“瘦身”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近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川省消委會”)征集消費志愿者開展了消費市場茶葉包裝現狀調查。通過志愿者調查發現,茶葉包裝層數基本符合新國標要求,包裝空隙率超標較為普遍,散裝茶葉“定制”包裝難監控。
志愿者在成都市金牛、青羊、武侯、錦江、龍泉、新都等城區,探查茶葉批發市場、綜合商超茶葉專柜、茶葉專賣店等27個點位,調查了108款預包裝茶葉的相關情況,包括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等種類,價格高低不等,以標注凈含量為100克的茶葉為例,最低標價28.6元,最高標價4800元。108款茶葉中,標價超1000元的22款,占比20%;標價低于300元(含300元)的有46款,占比43%。在調查的108款茶葉產品中,志愿者能夠有效查看內部包裝層數的有75款,包裝均沒有超過4層。其中,采用兩層包裝的最多,有54款,占比72%;采用三層包裝的有14款,占比18.7%;采用一層包裝的有5款,占比6.7%;采用四層包裝的有2款,占比2.7%。包裝層數較多的多為茶葉禮盒。
此次調查中,志愿者有效記錄茶葉包裝長寬高等相關數據,能夠計算包裝空隙率的共有94款,上述94款茶葉中,有49款茶葉的包裝空隙率超標,占比高達52%。其中,包裝空隙率大于30%、小于等于50%的有15款,包裝空隙率大于50%、小于等于70%的有26款,包裝空隙率大于70%的有8款。包裝空隙率高過80%的有3款茶葉,其每克茶葉的單價分別是48元、33.2元、22元,遠高于此次調查108款茶葉每克3.7元的平均價格。
茶葉市場上,不少商家還專門售賣包裝,供消費者對散裝茶葉進行包裝。調查發現,單獨售賣的包裝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中秋節前夕還推出了搭售月餅的混裝包裝。
記者從四川省消委會了解到,本次調查發現,空隙率超標茶葉的生產日期大多在去年和今年,說明茶企抱有僥幸心理,在生產、流通環節均未主動向新國標看齊。調查同時發現,空隙率超標茶葉均為禮盒型茶葉,商務送禮、人情送禮有靠包裝“裝面子”的需求,致使過度包裝屢禁不止。
為進一步做好抵制茶葉過度包裝工作,四川省消委會建議:消費者應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應進一步加強新國標宣傳,讓消費者廣泛知曉新國標關于茶葉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包裝成本等具體要求,主動選擇包裝簡約適度的產品,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讓“簡約適度 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成為社會風尚。
加強行業規范,讓茶葉回歸消費品屬性。中國消費者協會于今年3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企業應專注于提升茶葉品質,而不是用過度包裝獲取高溢價。
加強市場治理,深化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整治。相關部門應指導行業協會等加強行業自律,積極開展“對標”工作,督促從業者不制造、不銷售過度包裝茶葉。督促電商平臺加強平臺內經營者主體資質審核,落實強制性國家標準。針對茶葉市場將普通散茶通過加裝精美禮盒后高價銷售的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在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市場檢查,防止過度包裝反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