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一城一味,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味蕾記憶。四川綿陽有道美食——綿陽米粉,有著千年歷史,味道也堪稱一絕。近年來,地方政府積極出臺政策,大力發展綿陽米粉產業。
米粉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制成的條狀、絲狀米制品。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工業化的米粉生產一般需經過大米淘洗、浸泡、磨漿、蒸粉、壓片(擠絲)、復蒸、冷卻、干燥、包裝、成品等步驟。
綿陽米粉,是四川綿陽地區傳統名小吃之一,有著1800多年歷史。綿陽人在早上或中午,一般都有上街吃米粉的習慣。據公開資料顯示,綿陽市現有登記在冊的米粉店約5000家,累計從業人員約5萬人,2021年米粉行業產值超30億元。綿陽米粉已經從一方小餐桌走向大舞臺,從“小食品”成為“大產業”,綿陽米粉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今年6月,綿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綿陽市加快打造百億米粉產業集群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五年五步”計劃,實施“百城萬店”工程,構建綿陽米粉標準化體系,從消費端著手,建立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經營網絡,將“綿陽米粉”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形成種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物流配送、品牌推廣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米粉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全產業鏈總收入超過100億元,實現出口5億元,上繳稅收2億元,帶動就業30萬人。
《方案》提出建立綿陽米粉標準體系、打造“綿陽米粉”品牌、提升原材料供給能力、促進綿陽米粉產業升級、培育米粉產業頭部企業、建設米粉產業集聚區、建立多渠道營銷網絡、加強綿陽米粉文化建設、加強產業融合發展九大重點任務。推動綿陽米粉企業研發、改造、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構建全產業鏈綠色生態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建設綿陽米粉“中央廚房”和集中配送中心,按照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要求,建設一批集米粉生產、配料加工、集中配送、冷鏈物流、冷庫倉儲等功能為一體的配送中心,形成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
今年8月1日,綿陽米粉首個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首次對綿陽米粉的原輔料、復水時間、斷條率、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衛生要求等進行了統一規范。同時對綿陽米粉的檢驗、包裝、貯存、運輸、保質期、農殘等方面作出相應規定和標準。
據了解,每年綿陽市將從市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米粉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米粉全產業發展。相信,在綿陽市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下,綿陽米粉產業百億目標指日可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