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源于植被覆蓋率良好、自然條件優越的云南。近年來,云南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茶產業,提出到2025年,茶產業綜合產值達2000億元的目標。普洱茶作為云南茶葉的代表,在政策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些發展成就。隨著制茶機械化、智能化的普及,普洱茶產業不斷壯大。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記載。新中國誕生后,云南茶葉獲得了新生,逐漸發展壯大。
據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普洱茶”品牌價值達73.52億元,繼續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品牌價值第二位,僅次于“龍井”。云南普洱茶納入第一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互認互保范圍,地理標志保護獲得新突破。
近年來,普洱市出臺《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動計劃》、《普洱市古茶樹資源保護條例》、《普洱市綠色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普洱市貫徹落實云茶產業發展“八抓”工作推進方案》、《普洱市茶產業招商引資獎勵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措施,推進普洱市茶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云南省“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將云南打造成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規模最大的茶樹種質資源中心、中國有機茶第一省、民族生態茶旅融合示范區。到2025年,茶產業綜合產值達2000億元”的目標。
普洱茶有著悠久的傳統手工制作的歷史,隨著市場發展,光靠老師傅的傳統手藝不易成規模、也難標準化,現代化茶企機械化、智能化生產才能有效推動普洱茶產業不斷壯大。2021年10月30日,普洱市委書記李慶元在普洱茶產業發展務虛會議上強調,要著力引進技術創新型和市場開拓型企業,用科技為產業賦能,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普洱茶的好品質,源于環境、成于技術。創新普洱茶加工技術、裝備,促進了茶葉生產標準化、工業化。普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與浙江上洋公司共同研發的茶葉清潔化加工生產設備,實現了茶葉不落地生產,保證了茶葉衛生質量安全。開發的紅茶、普洱茶數字化發酵系統,解決了普洱茶產業方面的諸多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為普洱茶實現清潔化、機械化、數字化、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其中,僅“紅茶加工數控技術與推廣”一個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每年就新增純收益11250萬元。
普洱茶產業在茶科技發展中,仍有較大的潛力。從普洱市茶咖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中了解,全市茶企業978戶,其中規上茶企業15戶;茶葉初制所2306個,精制率64.8%。茶產業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精深加工程度低。
古法制作傳統的普洱茶仍有其獨特之處和情懷,深受愛茶人士的追捧,也需要一定的傳承和保護。但在筆者看來,讓全國人民喝上普洱茶,才是普洱茶產業發展的目標,才能帶動云南茶產業鏈上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