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西紅柿采摘上市的季節,紅艷艷的西紅柿就像農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自西紅柿從西方傳入我國,便被滿腹巧思的中國人做成各種美食。現如今,西紅柿已經成為了我國不少村民致富的法寶。
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冷鏈物流的完善,成熟的西紅柿可以隨著冷鏈車運往全國的各個角落。在交通和冷鏈尚不完善的年代,西紅柿大多是家庭種植,家庭自給自足,有剩余的才會拿到市場上售賣。而現在多地已經建立起西紅柿種植基地,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西紅柿種植、加工一體化產業鏈,幫助當地村民實現致富目標。
湖北省鶴峰縣中營鎮巖屋沖村農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里,一串串西紅柿掛滿枝頭,村民正在忙碌地采摘西紅柿。據悉,自2019年成立鶴峰縣農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以來,合作社已有股東近20名、87戶入股村民、100多名工人,蔬菜基地面積達680畝,一畝收入1萬元,預計全年收入900多萬元。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西紅柿尚未成熟的時候,就已經被預定出去了。
此外,新疆和田縣也種上了西紅柿這一致富果。據介紹,當地農戶農戶通過西紅柿種植項目,每戶已獲得收入20000元-50000元不等。依托西紅柿產業為當地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一些地區專注于西紅柿加工產業鏈的延伸,如新疆瑪納斯縣種植的萬畝西紅柿在八月份喜獲豐收。這里種植的加工番茄產量高、番茄紅素含量高、品質優,具有污染少,霉菌污染相對較低的特點,是國際市場公認的優質產品。納斯縣與西紅柿加工企業合作,農民采收后就將西紅柿第一時間運往番茄加工廠進行加工處理。西紅柿經過加工后從原果變成番茄醬銷往市場。西紅柿的銷路進一步打開,其身價也有所上漲。
另外,山西交口縣西紅柿種植產業發達,一大學生回鄉后基于這個優勢,在當地建起了西紅柿醬加工廠。加工廠車間熱火朝天,西紅柿經過篩選過后,進入清潔機清洗,接著利用
破碎機將番茄打碎,再經過蒸發、殺菌、灌裝等程序過后就可以運往市場售賣。當地也在著力打造精品西紅柿品牌。以一村一品的鄉村振興發展理念,把交口縣的西紅柿做大做強,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西紅柿種植地區依靠西紅柿致富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隨著西紅柿種植規模的擴大必將帶動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僅僅專注于西紅柿原果市場顯然不夠,進行西紅柿深加工、延長西紅柿產業鏈才是實現西紅柿身價翻番、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相信西紅柿深加工產業也將是種植地區將要探索的領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