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云南,美景伴美食,十分吸引人。5月10日,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范》(DBS 53/032—2022)后,“生肉片厚度不能超過2毫米”沖上熱搜,引發熱議。過橋米線作為云南飲食文化中一張亮眼的“名片”,此次出爐的過橋米線標準將對產業發展將產生何種影響呢?一起來看。
齊齊整整的擺上湯料、佐料、肉片、火腿片、鵪鶉蛋、蔬菜、米線等主輔料,趁著湯底滾燙之際,將各類食材加進去,利用高溫熱湯將其燙熟,一份烹飪方法獨特、鮮香濃郁的云南過橋米線就做好了。吃過地道云南過橋米線的人真的很難不愛上這種美食,長此以往,過橋米線也就自然而然地發展成了云南代表性的地方美食。
而在過橋米線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烹飪工藝較為特別,食材、加工過程等關鍵節點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做好過橋米線的食品安全監管對擦亮這張飲食文化“名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日前云南發布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范地方標準,或許將為這一產業發展健康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據了解,該地方標準由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云南省健康綜合監督中心組成的標準起草工作組共同起草。規定了過橋米線的術語和定義、通用要求、食材種類和要求、燙制過程要求等內容,適用于餐飲服務單位過橋米線加工過程的衛生管理與控制。
簡單來看一些標準中的要點。一是在烹飪器具部分,標準指出大湯碗應選用保溫性能好、耐高溫的器皿(以直徑大于22 cm的陶瓷器皿為宜),不得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制成的器皿;清洗消毒后的筷子、湯勺、餐盤等餐具應符合GB 14934規定;砧板、刀具應有明顯的區分標識,分開放置和使用。這就要求相應的過橋米線生產經營主體應當做好餐飲具選擇與消毒工作,還要做好后廚的分區管理,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二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食材問題部分,標準指出生肉片應厚薄均勻,厚度不超過2毫米。誠然,作為利用高溫燙熟的美食,若是所用肉片厚度過大,很有可能導致汆燙不熟等情況,從而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加強標準化的管理是具有重要意義。但如此一來,生產商家該如何精準地保證肉片的厚薄度呢?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小型肉片機,通過電機、金屬齒輪、不銹鋼刀具等結合,已經能夠輕松完成對肉類的分切,厚薄度可以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調節,將有利于滿足精細化生產下各類主體的需求,也能讓廣大消費者吃得更放心、更安心。
近年來,云南先后通過推動米線這一主要原料在生產中逐步結合
米粉機等現代化機械完成轉型升級,加快提升過橋米線擴大品牌影響力等等舉措,釋放云南過橋米線產業新動能。隨著此次云南再從標準化入手,推動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規范化,我們期待看到一個更加具備優勢的餐飲品類。
資料來源: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