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種類多樣、開袋即食的休閑食品逐漸發展為一日三餐之外的第四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海味零食更是受到熱捧,以即食魚豆腐為代表的休閑零食走俏市場。隨著這一食品市場消費量增長,生產工藝各異、產品標準不一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健康發展。近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即食魚豆腐加工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地方標準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4月22日前。
魚豆腐,顧名思義,就是以制成泥狀的魚肉與大豆蛋白等配料混合,經成型、熟化、油炸、速凍等加工后,得到一個個金黃色的正方體狀或長方體狀的食物。因其已經通過多道工藝將魚腥味去除,外形、口感等又同我們常吃的豆腐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Q彈爽口、厚實鮮美、滋味悠長,故有魚豆腐之稱。
目前來說,魚豆腐主要在兩大方面廣泛使用。一是經速凍處理后的魚豆腐半成品,可直接用作菜品烹飪中的一類食材,在火鍋、麻辣燙、燒烤等餐飲品類中其也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食材。二是制成的魚豆腐經過鹵煮、冷卻、拌料、包裝、殺菌等再加工,還可以變成開袋即食的休閑零食,燒烤味、香辣味、泡椒味、鮮蝦味等多風味為人們提供了多元且便捷的舌尖享受,作為海味零食中一類的魚豆腐,也讓日漸成為“第四餐”的休閑食品變成更加豐富和健康。
不過,隨著近年來我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一路保持著7000億以上的穩定增長,既為行業帶來了機遇,行業快速擴增下越來越多生產主體的入局也讓行業面臨一系列挑戰。就拿即食魚豆腐生產來說,由于當下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產品標準,市場監管難以進行明確、嚴格的品質把控,生產企業也是各走各的路,上市即食魚豆腐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往往吃到不少“苦頭”。
湖南作為我國休閑食品生產大省,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湖南省產商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中大檢測(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了《即食魚豆腐加工技術規程》湖南省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據悉,該標準準規定了即食魚豆腐加工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原輔料要求和加工要求,適用于即食魚豆腐的生產加工。
在該標準中,明確即食魚豆腐定義,即“以冷凍魚糜、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可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輔料,經油炸鹵制工藝加工而成,可在常溫條件下儲存、運輸和銷售,食用前無需二次加熱的即食類食品”。在基本要求方面,指出廠房和車間、設施和設備、衛生管理、生產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應符合GB 14881的規定,凍魚糜、大豆分離蛋白、食用油等原料因分別符合GB/T 36187、合GB/T 22493、合GB 15196等文件的規定。
在加工技術要點方面,指出即食魚豆腐加工包含原料預處理、斬拌、成型、切片、油炸、調味、包裝、滅菌等工藝,并對各加工環節進行明確,如原料冷凍魚糜應控制在-18℃以下,冷凍原料需解凍后使用;產品應進行真空包裝后滅菌等。另外,該標準也對括狀態、色澤、氣味、雜質等感官要求,以及水分、蛋白質等理化指標,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限量進行明確。(詳細內容可在下文附件查看)
資料來源: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