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事關農民增收、農業增長和農村穩定,宏觀層面上更是與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穩定社會大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隨著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指引。
當下,我國正站在歷史的交匯期,做好三農工作、重視三農問題,加快補齊“三農”短板,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必要基礎?;赝?ldquo;十三五”,我國“三農”工作碩果累累,如糧食產量連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肉蛋奶、水產品、果蔬等供給量充足且種類豐富;再如到2020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7%,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高效用水等綠色農業發展成效可觀,還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改革等紛紛邁上新臺階。
進入“十四五”新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耕地質量、育種科技創新、農業面源污染、防汛抗旱等防災減災體系、產業發展與效益提升等方面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也有不少矛盾亟待解決。2月1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導向、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等作出新的部署與安排,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主要包含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有效保障、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穩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穩步提高、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等七方面內容。同時,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規劃》還指出七方面發展任務,分別是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美麗鄉村;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內容,以“三個提升、三個建設、一個銜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其中,還涉及到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工程、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工程、鄉村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重大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