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這個名為《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下稱“《標準》”)的國家標準將在明年7月1日正式施行。該標準規定產水效率不得小于45%,僅3年有余,就將標準足足提高10%,業內人士預計將淘汰超40%的低效產品。
紅線拉高,是行業準入門檻提高了還是發展提速了?
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將凈水器列入“綠色消費”,綠色發展是未來產業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而綠色產業也會是國家更為鼓勵的發展方向。今年有關部門又提出要開展直飲凈水機替代塑料瓶裝水的探索行動。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是鼓勵企業進入行業布局發展的,這樣來看,產水效率提高的目的不在將行業入局門檻提高,且也說明了《標準》的限定范圍是合理的。
所以,是行業發展提速了。
行業發展速度加快,所以標準便也需要加快更新的腳步了。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行業與行業標準互相制約又相互成就。
近年來,我國飲用水行業能夠得到迅猛發展,主要得益于技術尤其是納濾技術的進步。
從環境需求看,誰能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掌握凈水核心技術很重要。凈水技術提升需要更高效,更節能、節水,納濾技術實現了這三者的突破,為技術提升指明了方向。
從消費者角度看,在人們推崇健康生活之下,這款納濾技術不僅能夠去除有害物質,還能保留其中的有益礦物質,正在成為用戶凈水技術的優質選擇。
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滿足環境需要與消費者需求自然是制勝關鍵。納濾技術是現行有效的不錯選擇,且運行成本低,回收率更高。納濾技術將逐漸占據反滲透技術的市場份額,也自然會引得企業在同一賽道競相追逐,技術進步是必然。
標準施行倒逼企業進步,尤其是納濾技術的進步。這波操作或將改變行業幾家獨大的格局,為企業增添更多可能性,而納濾技術帶動的下一個行業發展高峰期似乎也更近了。
另外,據統計,當前市場上的凈水機產品中,38%的產品凈水產水率低于45%。這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產品蒙混其中,標準提高后,將進一步規范凈水機市場,凈化行業環境。
《標準》施行,也在引導業內企業加強研發,進一步加大技術優勢,促進行業技術再進步。
更為關鍵的是,水效標準提高,將進一步促進節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標準》實施后,可年均節水0.8億立方米,相當于6個西湖的蓄水量。
發展總是機會與挑戰并存的,企業主動擁抱核心技術,搶抓市場躍遷期,創造精彩“故事”還遠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