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農業大學牽頭制定的《發酵茶及茶制品B族和G族黃曲霉毒素測定》(項目計劃編號:2020-2-47)地方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為進一步完善標準的相關內容,按照《安徽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皖市監發〔2019〕10號)、《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指南》的有關規定,現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郵箱:zhouyu121121@hotmail.com,截止時間2022年2月10日前。
微生物菌群在發酵茶及含茶食品中普遍存在,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對發酵茶葉加工及品質形成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容易造成有害霉菌污染,給發酵茶及含茶食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目前,全世界仍沒有針對于茶葉基質的黃曲霉毒素標準檢測方法,不同檢測結果可比性小、爭議大。因此,制定茶葉基質中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標準方法尤為重要。
本標準規定了發酵茶葉及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B2、黃曲霉毒素G1、黃曲霉毒素G2(以下簡稱AFB1、AFB2、AFG1和AFG2)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第一法為雙柱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柱后光化學衍生法,適用于發酵茶葉及茶制品中AFB1、AFB2、AFG1和AFG2含量的測定。
本標準第二法為雙柱凈化-液相色譜柱串聯質譜法,適用于發酵茶葉及茶制品中AFB1、AFB2、AFG1和AFG2含量的測定。
本標準章節由: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試劑材料、儀器設備、試驗步驟、分析結果計算與表述、精密度及其他等部分組成。其中“試驗步驟”和“結果和計算”是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
方法原理:
試樣中的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B2、黃曲霉毒素G1、黃曲霉毒素G2,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經多功能凈化柱-免疫親和柱(MFC-IAC)凈化和富集,凈化液經濃縮、定容和過濾后經液相色譜分離,柱后光化學法衍生,經熒光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H
PLC-fld)。
儀器和設備:
1.高速
粉碎機。2.超聲波/渦旋振蕩器或搖床。3.天平:感量0.01g和0.00001g。4.渦旋混合器。5.
離心機:轉速 ≥6000 r/min。6.玻璃纖維濾紙:快速、高載量、液體中顆粒保留1.6 μm。7.固相萃取裝置(配15-50 mL免疫親和層析針筒)。8.空氣壓力泵。9.氮吹儀。10.液相色譜儀:配熒光檢測器。11.液相色譜柱。12.光化學柱后衍生器(適用于黃曲霉毒素柱后衍生)。13.黃曲霉毒素多功能凈化柱或固體萃取柱(以下簡稱MFC凈化柱)。14.免疫親和柱:AFB1 柱容量 ≥200 ng,AFB1柱回收率≥80%,AFG2的交叉反應率≥80%(驗證方法依據GB5009.22-2016)。15.針筒式濾器(100 mL規格),可連接于空氣壓力泵。16.一次性針式過濾器:帶0.22 μm 微孔濾膜(所選用濾膜應采用標準溶液檢驗,為有機相濾膜)。17.篩網: 1 mm~2mm 試驗篩孔徑。
樣品制備:
液體樣品(茶水及含茶飲料)
采樣量需大于500mL,對于袋裝、瓶裝等密封包裝樣品,需至少采集3個獨立包裝(同一批次或號),將所有液體樣品在一個容器中用混勻后,其中任意的100g(mL)樣品進行檢測。
固體樣品(紅茶、黑茶、含茶食品)
采樣量需大于1.0kg,用高速粉碎機將其粉碎,過篩,使其粒徑小于2mm,混合均勻后,以四分法縮分至100g,儲存于樣品瓶中,密封保存,供檢測用。
樣品提取:
液體樣品(茶飲料)
取50 mL茶湯(精確至0.01 mL),然后加入50mL乙腈(精確至0.01mL)、7.5g氯化鈉(精確至0.01g),渦旋1 min,5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再加入50 mL乙腈重復提取,然后合并兩次上清,并加入2 g 氯化鈉(精確至0.01g),2 g硫酸鎂(精確至0.01g),5 g PVPP(精確至0.01g),2gPSA(精確至0.01g),5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備用。
固體樣品(紅茶、黑茶、含茶食品)
稱取5g試樣(精確至0.01g)于50mL離心管中,加入25m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渦旋混勻,置于超聲波/渦旋振蕩器或搖床中振蕩20 min,將提取液全部轉移至針筒式濾器,真空抽濾全部提取液于離心管中,在6000 r/min下離心10 min(或玻璃纖維濾紙過濾),取上清液備用。
定性檢測:
試樣中目標化合物色譜峰的保留時間與相應標準品色譜峰的保留時間相比較,變化范圍應在±2.5%之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