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主食中極為重要的一位“成員”,有著較高營養價值的胚芽米近年來在健康需求提升與消費觀念扭轉中,成為精白米后的一大市場新寵,眾多品牌紛紛開始布局這一糧食細分領域。為了確保胚芽米中營養物質、活性成分等能夠更好地留存并被人們吸收,胚芽米生產中運用到了當下較為熱門的冷鏈物流、智能
碾米機等設施設備。
顏值是近些年食品消費中“抓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人留下干凈、整潔印象的精白米受到人們認可,可以說不乏顏值因素的影響。但在精白米大行其道的當下,近年不少專業人士提出“精白米并非更營養”,畢竟為了達到較高的外觀效果,大米經過多次碾磨、拋光,大部分營養元素會受到損害,而且這樣的過度加工還會造成糧食浪費,得不償失。
因而我國現在也在大力倡導糧食適度加工,再加上隨著人們的健康觀念不斷加深,其貌不揚的胚芽米開始在市場冒頭。據近日發布的《干飯超能“粒”·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在有9成調研對象將大米列為“第一主食”的基礎上,胚芽米成為年輕消費群體追求健康、低卡、養生的一大主食新選擇,不少新手爸媽還會將其用作寶寶食用的主食。
那么,胚芽米到底有何優勢呢?一般來說,稻谷轉變為精白米的過程中就包含了向胚芽米的轉化,所謂胚芽米就是指在大米加工中將其胚芽部分保存下來的一種類別,較之糙米略顯精細,較之精白米又在加工方面有所保留。據介紹,胚芽在整個米粒中的存在感雖然不強,但小小的身體卻承載了六成左右的營養成分,使得胚芽米在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氨基酸與微量元素等營養含量方面更高一些,并且胚芽米保持了稻谷中完整的胚芽和種皮,在新鮮性、口感等方面也更具優勢。
在加工工藝上,胚芽米的加工也主要包含去殼、干燥、碾米、打磨等工序,相對于精白米還要相對簡單一些,關鍵點則在于如何確保胚芽的留存率與大米鮮活性,目前兩種加工方式正成為主流。一是胚芽米本身只去除外表皮層,對稻谷的質量安全有著較高要求,現下不少品牌在布局胚芽米品類時,注重從產業全鏈條進行切入,無論是種植關口的品種選育、生長環境把控、農藥施用情況等等方面進行創新,還是在生產加工端搭建冷鏈倉儲物流系統、胚芽米生產線,為采收后的稻谷提供良好的保鮮環境,以數字化信息技術驅動按照市場需求及時現碾米再配送,都在竭力延續胚芽米的新鮮性。
二是隨著新零售快速發展,無人智能碾米機為胚芽米打開市場帶來了另一種可能。當下,智能碾米機進駐各大城市的社區,在稻谷現碾、充氮保鮮、低溫冷藏等技術加持下,居民可以根據家庭需求按時定量的獲得新鮮碾制的胚芽米,被縮短的供應鏈也從本質上為人們帶來了兼具新鮮、營養、健康的高質量胚芽米。
業內對胚芽米的發展多持看好態度,尤其是隨著相關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攻關不斷取得突破并相繼轉化利用,胚芽米這一品類的市場推廣既將有消費需求提升支撐,也將有技術把關帶來保駕護航。隨著越來越多品牌、企業布局這一領域,仍要明確堅守品質才是長久之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