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快冷鏈倉儲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耐儲藏的荔枝銷售半徑進一步延展,利好消費者也利好產業發展,但在我國冷庫、冷藏車容量持續擴增中,針對荔枝等生鮮食品的冷鏈儲運技術規范仍亟待完善,確保冷鏈各環節落地實處。近日,惠州市標準化協會就《荔枝簡易冷鏈運輸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1年12月24日前。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鮮美甘甜、脆嫩多汁的荔枝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也是夏季時令水果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果品,在我國兩廣、云貴川等地均有分布。近年來,我國荔枝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810萬畝左右,隨著今年荔枝迎來豐產大年,妃子笑、糯米糍、桂味等多品種產量、品質雙雙提升,為消費者奉上了一場價降質升的“舌尖盛宴”。
在荔枝豐產豐收的同時,其鮮果不耐儲藏仍舊是產業發展中的一大弊端,從“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中也能看到荔枝的脆弱性。因而,在近年來荔枝在走向海內外市場的過程中,少不了冷鏈從田間地頭的采摘到采后預冷、貯運等環節的支持。據悉,經由全程冷鏈加持后,荔枝的賞味期將從原來的幾天提升至30-35天左右,荔枝銷售半徑得以打開。
不過,盡管近年來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在政策扶持、資本傾軋等背景下進入高速擴容期,冷庫容量和冷藏車保有量到2020年分別達到7080萬噸、27.5萬輛,并加速細分水果冷鏈、肉制品冷鏈等冷鏈線路,但就行業發展本身而言,大到全程冷鏈如何確保時刻“在線”不掉鏈,小到冷鏈各環節的技術規范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從而導致我國冷鏈水平發展質量難以跟上發展規模。就此,業內也需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為冷鏈及與之相關的生鮮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11月24日,由惠州市標準化協會提出并歸口,由廣東省惠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惠州市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惠州市新埔實業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荔枝簡易冷鏈運輸技術規范》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現公開征求意見。若您有相關意見或建議,可于2021年12月24日前提交反饋。
據悉,《荔枝簡易冷鏈運輸技術規范》中規定了荔枝簡易冷鏈運輸的術語和定義、采收、采后處理、預冷、包裝、貯藏、標志和標簽、運輸的要求。具體來看,該標準針對冷鏈運輸時間的不同確定鮮果采收的成熟度,如即采鮮銷在九成熟采摘,三天內的短期運輸采摘八九成熟果實,三到五天的運輸則采收八成熟果實。在采后預冷中,則明確可以通過通風預冷、冰水預冷、冷庫預冷或真空預冷等方式,將果肉溫度降至 10 ℃以下,并對各預冷方式的加工溫度、時間等進行規范;在包裝、貯藏方面,則提出荔枝包裝應采用泡沫箱加冰袋,冰袋重量因運輸時間而異,貯藏時則要做好倉庫降溫的準備,并指出荔枝適宜貯藏溫度為3 ℃~5 ℃,相對濕度為90%~95%等等。(
詳細內容可點擊此處查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