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小眾水果的走俏,還是“網紅”水果的走紅,都讓人們看到水果市場基于原有情境下的更多可能。隨著清爽細膩的牛油果成為輕食的“好伴侶”,也激發牛油果上游種植產業發展潛力,國內牛油果供應整體呈現出不斷擴增的趨勢,智能化
分選設備在產后的應用更是撬動了牛油果量價齊升的發展空間。
牛油果,學名實為鱷梨,又有油梨、樟梨、酪梨等稱呼。其為類似梨形的橢圓狀,表皮呈樹皮灰綠色、有縱裂、革質,雖然外表看似其貌不揚,但牛油果內里果肉柔軟、細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且含糖量則比較低,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高脂低糖食物,由牛油果中提取的果油還可供食用、醫藥和化妝工業等行業使用,所以這也是有著較高食用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水果。
不過,牛油果雖好處多多,但相較于其他水果其含水量較低,僅有70%左右,因而牛油果作為水果食用時口感上較為綿密、味道較淡,不常食用的人就可能吃不慣,就有不少人嘗試過后表示“牛油果應該歸為蔬菜類”、“作為沙拉食用更好吃”等等。如今來看,牛油果走紅市場的一大背景即在于年輕一代群體的飲食習慣開始偏向輕食主義,而牛油果的健康屬性被人們認可與挖掘,從而或被分切、搗碎后做果醬食用,或是代替肉類作為沙拉中的配菜,亦或是榨汁后作為奶昔飲用。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在人們愈發追求健康、減脂的當下,近些年牛油果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打開銷路,大量進口牛油果也成為滿足供給需求的主要手段,而伴隨著以廣東、海南、云南等為代表的地區牛油果種植面積與產量不斷增長,我國牛油果進口數量也是先增后減。例如在有著數十年牛油果種植歷史海南白沙,隨著早前牛油果每斤可賣到十元左右,嘗到市場甜頭后也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牛油果種植由粗放型走向規模化、精細化管理。
在這其中,還有一大亮點則在于隨著近年來水果分選設備不斷迭代升級,也為牛油果產后提質帶來可喜變化。不難看到,近年來國產牛油果雖然大量上市,但進口牛油果同樣存在,后者往往經過嚴格分選后入市,在品質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對此我國不少牛油果產地也紛紛重視起產后分選。
得益于當下推出的智能牛油果分選設備由提升、差速勻果、視覺檢測、糖度檢測、稱重、分選、包裝輔助等多系統組成,機械化的分選可對牛油果進行大小、瑕疵、形狀、顏色、糖酸度等多維度的分選。這既解決了傳統人工分選流于果品表面的問題,還一改傳統人工分選效率較低的困擾,帶來牛油果由內到外的質量升級與生產環節優化。
在輕食主義的浪潮之下,沙拉、面包等食品主食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既想吃得健康又想擁有好口感的條件下,牛油果無疑成為一大選擇,由此帶動該水果市場的不斷增長。面向國內牛油果產量的擴增,善用水果分選設備也將為牛油果提升市場競爭力帶來利好,助推水果產業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