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消費、社區團購是近年來的兩大關鍵詞,這也意味著近年來人們的買菜習慣正從傳統的逛菜場向現代化的便捷式新消費轉變。而隨著人們對生鮮消費的習慣逐步形成,以生鮮自動售賣機為代表的食品設備也開始入駐各大社區,并成為新消費下的又一載體,為人們帶來便利、多元的生鮮消費體驗。
正如人們吃出了一個辣條界擬上港的“衛龍”,生鮮消費的快速上升也催化生鮮界的叮咚買菜受到資本青睞,并在成立四年后成功上市。隨著眼下生鮮市場進一步打開和越來越多生鮮平臺涌現,在這一規模預計將于2021年突破3000億元的生鮮電商行業中,人們更多的將注意力投入到生鮮供應鏈和品質把控本身,畢竟果蔬、肉類等觸達消費者并引發回購的支撐還是來自于生鮮品質,由此也使得打通生鮮“最后一公里”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與生鮮平臺快速發展,農產品產地冷庫、氣調庫與商品前置倉、產地倉、生鮮線下門店等隨之搭建起來,冷藏車、包裝工藝的革新與應用等也為打通生鮮產品從生產源頭到達消費者手中帶來保質保鮮的基礎。與此同時,在智能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諸如生鮮自動售賣機的出現與入駐社區也為生鮮冷鏈儲運后,帶來另一種縮減“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方案。
所謂生鮮自動售賣機,與無人零售下的現磨
咖啡機、零食售賣機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因其主要是用作水果、蔬菜、 冷凍食品、奶制品等銷售,對于設備的冷藏、冷凍等功能有著更高要求。目前來看,生鮮自動售賣機主要有智能自取柜、共享生鮮自提柜、重力感應售賣柜、冷凍生鮮自提柜等多種類型,設備所配有的智能溫控系統與制冷系統、壓縮機能有效滿足生鮮冷藏、保溫、冷凍等多重需求,遠程控制系統以及數字化信息技術、智能觸摸屏等還為商家與消費者打造了高效、便捷的消費和管理場景。
近日,濰坊不少小區就出現了生鮮自動售賣組柜身影,冷藏冷凍不同溫度的嚴格把控和更加實惠的價格、方便的無人零售場景,都使得這一模式成功吸引人們的注意。尤其是隨著生鮮自動售賣機進入各大社區以后,消費者自由、即時、直觀式的消費模式大有將傳統買菜模式與現代化技術的趨勢更是緊密貼合人們的消費習慣與需求,并有業內人士稱這一舉措是打通了生鮮銷售的“最后一百米”。
總而言之,在生鮮市場或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之下,生鮮行業也在變化之中謀求長期、穩定發展。無論是線上線下生鮮平臺,還是生鮮自動售賣設備的應用,都是新業態下的多元化表現形式,加強生鮮品質本身的把關和確保生鮮售賣機、冷鏈等環節的到位,或許更將成為激烈競爭下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