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高顏值”的追求從單一層面逐步向外延展,甚至在選擇農產品時也相當注意“賣相”,由此也使得農產品供應端愈發注重對產品采后的儲存、保鮮環節。按理說這樣的發展方向是利好于市場,但對于易損耗的果蔬等農產品,過度乃至不合理的“美顏”不僅不會錦上添花,更將火上澆油?;诋斚?a href="http://www.t55ti.com/chanpin-2230.html" target="_blank">分選設備、冷鏈等在食品生產中發揮作用,用合理手段為農產品“美顏”方為正道。
從漂白山藥到添加劑浸泡去皮芋頭與土豆,農產品在進行“美顏”、延長保質期的同時,高價售賣也使得一些商家的利潤空間得到增長。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農產品中違規添加劑或是過量化學藥劑的使用,將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響。例如在早前披露的漂白山藥事件中,用于漂白的次氯酸鈉就是一種適用于消毒、殺菌等處理的化學用品,在84消毒液中其屬于主要成分。可想而知,其一旦被用于食品加工且被人們食用,較強的腐蝕性、致敏性勢必將對人體帶來損害。
不可否認,雖然消費者對農產品“賣相”的追求和市場對高顏值農產品的高價定位,都使得商家選擇采用一些手段去對農產品進行加工。但歸根結底,在食品安全與食品顏值兩者之間,顯然前者更加重要。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想使兩者兼得并非不可為之,但需要注意手段的合理、合法性。
比如隨著近年來分選設備在近紅外技術、光學檢測技術等助力下,已經可以有效實現對水果大小、形狀、瑕疵、糖度、成熟度等多維度的檢測,其在水果產業中的應用也帶來了分級定價、分級銷售的新變化。同時,鮮果在層層分選后,品質相近的產品得以聚集,“高顏值”的目的也就得以實現,這勢必也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與此同時,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冷鏈倉儲物流體系,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與面向市場端的冷鏈倉儲物流基礎設施也相應建立起來。以冷庫、氣調庫、冷藏車等為核心的冷鏈設施也為農產品采后儲藏、加工、運輸帶來了重要的保質、保鮮基礎。據悉,諸如在低氧的氣調庫中儲藏的果蔬一類農產品,不僅在出庫后能較好地維持原始狀態和新鮮度,保質期還可以延長三到四個星期左右;冷庫則能夠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通過制冷控制系統的實時控溫,為保障農產品品質帶來助力。
隨著當下科學、有效的食品加工與保鮮手段被應用于我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中,打造“高顏值”的農產品也有據可依。當然,正如業內專家所說,農產品不一定是越好看品質越好、營養越高,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時還是要根據需求、產品性質來進行判斷。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