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廣安岳池縣一家豬肉攤店主在直播平臺上售賣“自制臘腸”,買家收貨發現臘腸無食品標簽和相關信息,質疑是“三無產品”,主張10倍價款索賠,雙方協商無果鬧上法庭。這一起網售自制臘腸被索賠事件,再度把自制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三無產品”并不等同于不合格食品,始終繃緊臘腸食品生產“安全弦”至關重要。
近些年,諸如自制臘腸、梨膏、曲奇、糕點、豆酥糖、醬菜等自制食品主打著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純手工、原生態、土特產以及“家庭作坊”、“私房”等旗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筆者發現,網上不少出售自制食品的賣家會將“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作為賣點,向消費者進行銷售。
中國食品產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自制食品的店家未有專業的食品加工設備以及不具備專業食品制作安全知識等,導致這類“三無”食品存在安全隱患。近日,一家豬肉攤老板“自制臘腸”,并在網上銷售,消費者購買后因發現產品無食品標簽,質疑是“三無產品”,并提出索要售款的十倍罰金,一時間引起人們關注和熱議。
據說,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到店調查,并沒有發現“自制臘腸”等任何食品安全問題。“自制臘腸”的商家解釋道,臘腸是傳統工藝生產,當地人購買都不要標識標簽,并且自制臘腸屬于散裝食品中的裸裝,貼標簽根本無法操作,但是遠距離銷售臘腸會采用真空包裝,便于產品貯運和保鮮。
雖說自制食品存在一定的質量安全隱患,但是“三無自制臘腸”并不是一個嚴格統一的法律概念,并非同不合格食品劃等號,同時國家還沒有制定有關香腸臘肉的食品安全標準。就目前來看,臘肉、香腸等自制產品或自家加工的食品在農村市場非常常見,超市、農貿市場等也能見到其“身影”,不能把這些“三無產品”一棍子打死。
當然,食品安全是底線不能破,臘肉、香腸等自制食品質量安全有保證,并且不能誤導消費者購買產品,損害消費者知情權。另外,相關監管部門更要加強臘肉、香腸等自制食品市場抽查、監管,充分發揮食品快檢車流動、靈活、準確度高等優勢,利用專業的
食品檢測儀器開展快速檢測,及時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嚴把自制臘腸質量準入關。
對于臘腸、香腸等自制食品市場經營者,在秉著臘腸食品傳統制作工藝的同時,要遵守《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以及增強自制食品生產質量安全意識,如手工制作臘腸要注意保持加工器具、環境干凈和個人衛生等,或者手工制作升級機器加工,既提高加工效率和產能,又使臘腸品質有保障。
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質量安全重于泰山。雖說自制臘腸等“三無產品”并非全都是不合格食品,但作為臘腸等食品加工制作者,不管是工業化生產臘腸,還是自制臘腸,都要牢牢把好臘腸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繃緊食品質量“安全弦”,用臘腸品質來開拓市場,就一定會贏得消費者信任和尊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