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制藥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預計銷售規模即將達到萬億,且將保持一個勻速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制藥巨頭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斷上升的研發成本也越來越成為眾多藥企頭疼的問題。
新藥研發往往存在耗時長、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回報周期長、風險大等問題。據悉,平均開發一種新藥需要花費約26億美元和12年的時間。此外,只有約14%的藥物通過臨床試驗。業內普遍認為,目前的藥物開發方法被證明是非常低效的。
不過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企業及研究人員開始意識到,通過人工智能技術AI算法可以大大提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研發時間。因此,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將“人工智能”運用到了制藥研發與市場的環節中。
例如,AI可用于預測分子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用AI進行預測的準確性也很高,并且該過程也被證明既省時又具有成本效益。因此,藥企在研發新藥時可以通過AI快速合成新藥。另外,藥物開發和研究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藥物靶向單個致病基因。而人工智則可以一次繪制出數百種導致疾病的基因,并且可以開發出能夠針對所有致病基因的藥物。因此,也有藥企開始利用人工智能為ALS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等復雜疾病找到解決方案,并促進藥物更快的研發。
除了在研發、診斷等方面人工智能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外;目前,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與傳統方法相比,藥物發現的數據需要更好地被組織管理。隨著總體趨勢的發展,制藥企業需要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查找、分類(在可能的情況下)和近鄰搜索。
實際上,據筆者了解,近年來制藥業正在得到迅速發展。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也開始相繼押注于人工智能。比如,默克和羅氏、葛蘭素史克等制藥巨頭就正在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進行投資,以實現更準確的診斷,加大對臨床的支持,獲得更好的藥物結構等。換句話說,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已逐漸成為制藥巨頭競爭中的重要一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HIMSS Analytics的報告,截止2020年4月,只有不到5%的醫療保健組織采用或投資了AI。或希望在其工作基礎架構中采用AI的企業可以與具有AI技術專業知識的企業合作,為其工作流程開發定制解決方案,與醫療機構合作,或者在內部投資AI研發。因此,業內分析認為,在人工智能很可能是醫療行業的未來的背景下,相關企業應該放開自己的憂慮,繼續加速并擴大運用人工智能來推動企業及行業向前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