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由于傳統分離技術的限制,小麥糊粉層與麩皮一同作為飼料用,其營養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誠然,隨著小麥糊粉層產業化技術的攻關,旋風渦流微納米分離技術成果的轉換應用,不僅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得營養、安全、無污染的天然小麥糊粉層,同時還有效擴大我國小麥糊粉層產業化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糧食品質,進一步扎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1/6作為飼料使用。通常小麥研磨制成小麥面粉,用于制成品種繁多、花樣百出、風味多樣的面食制品,比如饅頭、包子、卷餅、面條、面包、烘焙糕點等等。隨著市場多樣化和加工工藝的需求,加上磨粉技術的快速進步,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及無筋面粉等細分品類面粉增多。
雖然面粉細分品類增多,能夠滿足不同面食制品的加工工藝要求,但是由于小麥(包括麥麩、麥胚、胚乳、小麥糊粉層)主要營養成分集中在胚乳與麥麩之間的小麥糊粉層。據說,小麥糊粉層是小麥的活性物質所在,是“小麥中的軟黃金”,富含小麥70%以上的主要營養和精華,富集了小麥中90%的高營養價值的活性成分。
然而,一直以來,小麥面粉磨粉工藝大多是將糊粉層與種皮一起剝離,成為麩皮。而小麥麥麩基本上都是做飼料,很少直接拿來食用,進而造成了小麥糊粉層營養物質的浪費。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飲食觀念的增強,加之現代人的慢性病及亞健康問題的影響下,健康食品的供給已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問題。
為此,如何從小麥中充分獲取營養物質小麥糊粉層備受行業人士的關注。據了解,由于小麥中種皮和胚乳之間分離技術不成熟,小麥糊粉層的充分獲取一直未取得工業化突破。伴隨著中科院歷經8年攻關成功的“小麥糊粉層產業化項目”,開發出旋風渦流微納米分離技術,有力地解決小麥糊粉層工業化純物理分離的技術難題。
筆者了解到,旋風渦流分離技術本是火箭發動機領域一成果,而今跨界應用于小麥面粉加工領域,破解糧食加工領域幾十年難題。該技術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用物理法分離糊粉層,完整保留了糊粉層的營養成分的同時,還能去除種皮上的微生物、霉菌、農藥殘留等,并且分離產能高,品質高,每3噸麩皮就能分離出一噸糊粉層粉。
數據顯示,麩皮作為小麥加工的主要副產物,每年大約產生2500萬噸麩皮。而糊粉層生產技術的世界性突破,旋風渦流微納米分離技術成果的落地推廣應用,將使得我國能從千萬噸麩皮中物理性獲得1000多萬噸糊粉層,大幅度改善面粉的品質,并提升面粉營養價值,對于小麥加工,健康中國建設以及國民健康意義重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