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市場環境逐漸穩定,消費市場得到恢復。在今年年初受到重創的水產品市場,其生產、流通、消費也趨于穩定。面對今年的市場動蕩,水產品企業也開始意識到產業面臨著深加工水平低下,難以有效抵抗市場風險等問題。這就需要產業加快深加工產業發展進程,謀求產業轉型,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
今年年初以來,水產品市場的流通、消費環節都受到嚴重打擊,導致水產品積壓嚴重,品質有所下降,產品無法提升,水產養殖企業的經濟效益被進一步擠壓。從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水產品的價格都處于動蕩狀態,對養殖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營壓力,倒逼企業尋求轉型之道。
對于現在的水產品市場而言,深加工水平不足是產業發展的困境之一。而在現今的消費市場上,加工水產品卻很受歡迎,并且這一趨勢有延續的趨向。這無疑為水產品市場發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發展深加工產業。發展水產品加工業能提高水產品附加值,擴大消費群體,拓展消費市場。
水產品加工業這一領域非常龐大,可深入挖掘的細分市場非常多,包括魚糜制品加工、紫菜加工、調味品加工、干制品加工、冷凍制品加工、海藻食品、罐裝和軟包裝加工等等。在國內水產品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國內水產品加工設備比較完善,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水產品的加工產業鏈能得到有效拓寬。
據了解,國內用于水產品加工的設備包括魚類處理設備、魚糜加工設備、冷凍保鮮設備、干魚制品加工設備、蝦加工設備、藻類加工設備、魚粉魚油加工設備等等。此外,在包裝、儲存等其他環節,也有碼垛機器人、立體中控冷庫、視覺識別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輔助,提高生產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意識到水產品深加工帶來的利好,開始引入加工設備進開展深加工產業。四川省綿陽市王家堰某泥鰍養殖戶于去年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一座水產品精深加工廠,產能為年加工泥鰍400至600噸。該項目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利用夾層鍋、干燥機等設備生產泥鰍醬、泥鰍干等產品。
貴州三穗縣某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水產加工廠也于近日正式投產,該加工廠設有生產車間2000平方米,引入了3條自動調味魚生產線,采取“自動開背速凍保鮮”先進生產工藝流程,并建有2600多立方米冷庫來進行加工儲藏。該工廠主要加工產品包括開背叉尾鮰、免漿魚片、蝦滑等,年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對多元化、個性化產品的追求,以水產品為核心的調理制品、預制菜品、休閑即食產品等銷售市場不斷擴大。因此,利用相關加工設備進行產業轉型將成為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并有利于加快水產品一二三產業的有效鏈接,推動國內水產品全產業鏈建設。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