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青茶是以蒸汽殺青生產加工而成的綠茶,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較早發明的茶類,甚至比炒青的歷史更悠久。近日,《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正式實施,進一步加快提升蒸青茶生產加工質量,提升蒸青茶生產標準化水平,引導行業朝著規范化、標準化方向快速發展。
據了解,《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2019年11月28日發布,并于近日已正式實施。該標準是按GB/T1.1-2009給出的規則編制,并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以及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該標準起草單位有5家,包括杭州市余杭區徑山蒸青抹茶行業協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
《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在范圍規定上,同近期實施的《DB44/T2211-2019白毛茶加工技術規程》有所區別。該標準從蒸青茶的加工場所、鮮葉管理、加工工藝、勻堆裝箱、質量管理等九方面進行了規范要求,并且《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只適用于蒸青茶(煎茶)加工。
筆者進一步了解到,《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在加工工藝流程上,要求經過蒸汽殺青、冷卻、葉打、粗揉、揉捻、烘干、勻堆等10道工藝制作而成。其實,同其它茶葉一樣,蒸青茶也要進行殺青處理,鈍化鮮茶氧化酶活性,降低鮮葉含水量,便于揉捻成形,促進茶香形成。與此同時,蒸青茶也要有嚴格的殺青溫度、時間要求。
根據《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團體標規定,要求在蒸汽殺青中,蒸青機蒸汽溫度100℃~110℃。蒸青時間根據產品的要求,分別采用淺蒸、深蒸和特蒸。淺蒸蒸青時間大約40s-60s、深蒸60s-80s、80s~120s。后蒸青的適宜程度為葉色青綠、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斷、聞之有青香。
通常茶葉殺青后要進行揉捻成條、成形,許多茶葉的揉捻工序十分講究,有揉捻分為冷揉和熱揉,也有技術要點“老葉熱揉,嫩葉冷揉”,并且加壓掌握“輕、重、輕”。更甚者加壓要遵循“先輕后重,輕重交替,后松壓、解團”的原則,以防止茶條松散和扁條碎茶產生。
而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要求揉捻包括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就粗揉適度來說,要求所出粗揉葉應呈鮮綠光澤,不應帶黑,略失粘性,且要求均勻。
而蒸青茶揉捻要根據茶葉的老嫩而增減,原則是“嫩葉輕壓,老葉重壓”,揉捻時間控制在10min-20min。中揉則要求出葉適度應葉色呈墨綠色,手握茶葉成團,松手后有彈力會自然散開。后精揉要嚴格把握好鍋溫、投葉量、加壓、轉速以及精揉適度。
蒸青茶揉捻之后,就要進行烘干、勻堆。該標準規定,根據原料,烘干溫度70℃~80℃,含水率5%-6%。烘干后蒸青茶再通過抖篩機,篩孔60孔底以下去除,篩出枝梗長莖,茶毛雜物,達到所要求的凈度后送勻堆機,并根據相應的規定進行包裝、裝箱等。
隨著《GH/T1277-2019蒸青茶加工技術規范》的正式實施,不僅有利于提升蒸青茶生產加工質量,同時還進一步促進蒸青茶加工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提升蒸青茶生產標準化、產業化水平,讓消費者喝上入口清甜、鮮爽甘醇的蒸青茶。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