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消費升級,我國酒產業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尤其是葡萄酒,于近幾年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如今,葡萄酒消費的市場基礎正在逐漸擴大,國內產區基地建設不斷完善,代表各產區風格的產品也開始涌現。對于葡萄酒釀造來說,傳統的人工固然重要,但智能化設備對葡萄酒產量及質量也有著提升作用。
雖然葡萄酒在我國酒產業中不占主導地位,但其實我國有著釀造葡萄酒的自然優勢。國內大面積適合釀酒葡萄種植的地區,約有120多萬畝,具備了溫帶、雨熱同季的氣候條件和適合釀酒葡萄種植的土壤條件。
除了自然優勢和市場需求,政策發布也給我國葡萄酒產業帶來利好。2012年6月,國家工信部出臺了《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設置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規范葡萄酒行業發展,引導企業合理布局。《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葡萄酒產量要達到160萬升,葡萄酒行業銷售收入達650億元。
有業內人員表示,現今國內葡萄酒消費逐漸回歸理性,國內葡萄酒產業精耕時代,品質提升將會成為企業未來的關鍵競爭點。葡萄酒質量提升首先就要對生產工藝進行改善,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酒莊還在采用人工的形式進行釀酒,但人工釀酒不僅耗時長,效率低,還容易產生食品安全問題。
如今,我國食品科技不斷發展,應用于葡萄酒生產的和設備也越來越多。如葡萄
分選設備、去梗設備、破碎設備、
發酵設備等等,能夠實現葡萄酒生產的全過程自動化。灌裝設備的持續發展也讓葡萄酒灌裝變得省時省力,據了解,使用氮氣調整液位的灌裝設備既保護了酒液不被氧化,又能實現灌裝的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也讓葡萄酒生產逐步走向智能化高地。葡萄酒生產與智能化設備相結合能為其生產過程賦予新的管理模式,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
據了解,山東煙臺某葡萄酒生產中心利用智能化設備建成了釀造區、儲酒區、調配區、灌裝區、地下酒窖、倉儲物流區等多個功能區。該公司引入的智能化灌裝機配備了自動化檢驗監測設備,可實現驗瓶、驗液位、驗軟木塞、驗帽、驗標、驗噴碼等,并實現產品質量的全程追溯。
現在,中國葡萄酒市場容量正在不斷擴大,國產葡萄酒要想匹配消費端需求,還需從品質提升下手。這就需要企業以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為基礎,優化生產過程和技術工藝,建立智能化的生產體系,提高葡萄酒生產工藝,從而提升葡萄酒的品質,促進中國葡萄酒產業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