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行業動態】中草藥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連續提取法等。浸漬法是將處理過的藥材,用適當的溶劑在常溫或溫熱(60~80攝氏度)的情況下浸漬以溶出其中成分。
滲漉法是將中草藥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藥材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該法浸出效率高,浸出液較澄清,但溶劑消耗量大、費市場、操作較為麻煩。”專家說。
煎煮法是我國較早使用的傳統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藥液變色。直火加熱時可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藥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
據悉,煎煮法較為簡便,藥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揮發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的中藥不宜用該方法。另外,對含有多糖類的中藥,煎煮后,藥液比較粘稠,過濾比較困難。
回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要采用回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與冷浸法相比,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較高,大量生產中的中藥材多采用連續提取法。
不過,受熱易破壞的成分不宜用這種方法,且溶劑消耗量大,操作也很麻煩。而連續提取法則是為了彌補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劑量大、操作繁瑣的不足,可采用連續提取法。
上述這些方法都較為傳統,業內認為,這些方法在有效成分保留、雜質、濃縮率、操作難度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中藥行業提取要求。
為了讓中藥提取更加方便,也為了盡可能保留有效成分,中藥提取機應運而生。中藥提取機是利用超聲產生的空化效應,加速了溶劑進入細胞,并使用細胞內的化學成分快速地轉入溶劑,使細胞內外出現濃度差,促使化學成分從高濃度溶液向低濃度溶液中擴散,再通過分離,達到提取中成藥成分的目的。
除此之外,中藥提取機的提出率也在增加。中藥提取機可將物質細胞中的所含成分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提取出來。
當植物性物質在溶劑中受到超聲作用時,由于超聲產生的空化效應,使溶劑雖超聲瞬時產生的空化泡的崩潰,而很快滲透到物質內部細胞之中,以加速溶劑和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相互滲透、溶解,減少雜質。
減少人工操作也是中藥提取機的一大優勢。傳統的中藥提取一般需要操作者全程參與,并且耗時耗力,很不方便。但中藥提取機為機器操作,提取方便,也大大減少了工序以及人工的參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藥提取工藝逐漸普及并成熟。據了解,其分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藥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
而中藥提取機的應用則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傳統的工藝技術,并賦予其新的活力,縮短了提取時間,增加了提出率,在減少雜質的同時,也省去了人工操作。
我要評論